文/西蒙
(作者西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前,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最新全国姓名报告:2021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泽、梓、子、宇、沐等。与2020年相比,汐、芮、霖、航等字受到青睐。值得注意的是,“沐宸”使用人数达到2.3万,成为男性新生儿名字首选,“若汐”使用人数达到1.8万,成为女性新生儿名字首选。
相比前几年流行的“子轩”“梓涵”等,最新的流行名仍然带有强烈的“文艺腔”,有人说这是因为年轻家长们受青春偶像剧影响。这或许是一个因素,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新生儿名字的文雅化、个性化,以及对单字名偏好的舍弃,是新世纪以来的大趋势。
姓名文化是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某些名字在这个时代流行,却可能在其他时代是冷僻的,从古至今莫不如此。比如,魏晋时的“之”字,隋唐时的“道”字,都是时人偏好的人名用字,这跟当时的社会风俗有关。还有对字数的偏好,汉末三国时期,人名几乎都是单字名,极少出现双字名,这也跟当时以单字名为贵的文化观念有关。而在人口膨胀后,由于重名现象的出现,人们更愿意用双字名以增加辨识度。
近几十年,我们经历了政治文化影响新生儿取名的时期,比如五六十年代,很多人名字里都有“建国”“军”“卫星”等字,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八十年代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丰富孩子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增加传统文化元素。这让新生儿名字呈现“复古风潮”,比如,原先并不常见的“梓”成为名字常用字,“轩”“浩然”等传统文化意味浓厚的词也广受青睐。
时至今日,“沐宸”“若汐”大热,体现了取名文雅化的特点。一些家长为了避开所谓“常用字”,而选取这些更有文化范儿的元素,但当多数人都这样想的时候,难免又会造成新的重复——原本个性与冷僻的名字如今成为流行名,削弱了“陌生化”的效果,也达不到追求个性、寄托“内涵”的目的。
中国的姓名文化博大精深,仅《诗经》《楚辞》中可以化用的意象,就已是丰富的“素材库”,更不用说流传千百年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了。蕴含文化元素的字词那么多,只是不一定能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人人都想给孩子起一个独特的名字,可是,不跟风,辟蹊径,能耐下心来翻古典查古籍的家长并不多。
透过新生儿爆款名字,我们看到多数人的起名习惯与偏好,也能了解流行文化的趋势。宏观来看,每个时代都有独特而流行的名字,丰富和延展了姓名文化。姓名映射时代与文化之变,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值得更深入的分析探讨。而站在个人角度来看,家长们多做功课,才能寻到那个最恰当又特别、承载美好寄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