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拧紧制度“发条”,打破信访工作“三扇门”

2022年01月26日 09:00:5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信访工作条例》。会议指出,通过制定《信访工作条例》,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对于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立足社会稳定大局,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制度最能管长远、管根本。2005年5月,修订后的《信访条例》开始实施。随着一系列重大信访制度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信访工作新格局逐步构建,矛盾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推动律师等专业人士参与信访工作,“最多访一次”“掌上信访”的探索创新使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幸福感。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从“全面小康”奔赴“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不会少,矛盾纠纷也不会少。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强化信访工作的制度保障,在树牢为民解难初心、依法解决群众诉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更加完善,是兑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承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慎乃出令,令出惟行。”《信访工作条例》是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改革成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坚持以学为先,打破信访工作的“玻璃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若是心中无民,信访工作就会沦为一扇“玻璃门”,人民群众在这边“发出诉求”,党员干部在那边“无动于衷”。要把学习《信访工作条例》放在第一位,在先学一步、深学一步中,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自觉扛起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的职责使命,让人民群众彻底告别“诉求无门”的被动,推动信访工作进一步成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坚持以干为要,打破信访工作的“旋转门”。信访工作涉及的往往都是历史遗留、牵涉甚广、利益纠葛等问题,越是这样,越是需要信访工作部门和干部扎实遇事不躲、难事不推、办事不拖的工作作风。要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权责明晰、各司其责。要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信访工作中“踢皮球”“揉面团”“推拖拉”“等靠要”等问题,打破久拖不决、久诉无解的“旋转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坚持以法为基,打破信访工作的“弹簧门”。信访工作需要“情理法”协调融合,其中法治是基础和前提。若没有法治奠基,化解矛盾纠纷“弹性”操作,信访工作就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不公与矛盾。要坚持以法为基,抓好条例的学习培训、宣传解读,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严格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预防,加强法治建设,协调推进信访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