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馆冰面
冬奥会的脚步临近,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无锡“造”也在其中贡献着力量。从会场储能、冰面制冷到运动员保暖,无锡“身影”将不断现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冬奥赛场上都有哪些无锡出品。
多能互补集成化示范工程
储能高新企业亮相奥运风光城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能电气)是惠山开发区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上能电气参与建设的张家口“奥运风光城”多能互补集成化示范工程并网运行后一直运转良好,将为冬奥的成功举行做好“后勤”保障。
“能参与国家奥运相关项目的建设,深感自豪,所有付出都值得。”1月13日,上能电气储能解决方案部总监周斌开心地告诉记者,他们参与的项目叫作“新型储能系统”,该储能项目容量10MW/10MWh,采用了4套上能电气2.5MW/2.5MWh中压箱式储能变流器加储能电池集装箱系统,不仅具有安装便利、系统效率高、成本低、易于调试和维护等优势,而且配置的高一致性A品磷酸铁锂电池,安全可靠性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深度充放电性能优越,能够很好地满足电站调频需求。
周斌介绍,本次参与建设的张家口“奥运风光城”多能互补集成化示范工程,竞标时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无锡乃至江苏唯一一家在电力储能保障方面服务冬奥会的企业。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排故现场。
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亮相首体
自2019年11月中标以来,百尔制冷(无锡)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的攻坚克难,最终成功研发了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其实就是制作奥运会比赛场馆的冰面,此次主要运用于首都体育馆,这里也是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的比赛场馆。
冰场下面的排管内部流动着零下13摄氏度左右的CO_2液体,可以不断冷却人工浇注的水从而形成冰面。百尔制冷无锡工厂制造的两台跨临界CO_2制冷压缩机机组和一台CO_2桶泵机组就是该系统的核心。
当谈及设计的难点和困难时,技术总监谢伟表示该系统采用的是目前前沿的制冷和制冰技术,之前只有欧洲有少量应用,可以说在研发的时候就是从零开始的,毫无参考。设计工程师为了尽可能完善设计工作,曾经连续几个月加班,有的成员甚至一个月就瘦了10斤。
对于整个团队而言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首都体育馆内桶泵机组的第一次回油系统调试。在整个系统联机运行之初,制冷系统正常工作给冰场平稳降温,系统也持续了2-3个小时的稳定运行,在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没问题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在之后的巡查中,团队成员发现桶泵机组的回油系统工作不正常,无法正常回油,还间接导致系统出现大量回液。所有在场人员连夜排查到凌晨2点,终于发现问题出现在回油器的控制阀门上,经过重新调整阀门,系统工作终于恢复了正常。谢伟坦言,那一刻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精神上的喜悦真的难以形容……
“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在绿色环保和高效节能两个方面尤为突出,与传统氟利昂载冷剂系统相比,节能效率提高了50%。同时,这套系统还是多面手,它不仅为冰场供冷,还为场馆其它设施供热。例如运动员洗澡用的热水、冰场整理冰面使用的热水等,均来自这套系统。”谢伟表示,首都体育馆也成为国内首批使用绿色环保CO_2作为制冷剂的冬奥会比赛场馆。
冬奥制服“暖絮”核心
来自无锡专业定制
在北京冬奥倒计时100天举行的冬奥制服装备发布会上,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的赛时制服成了一道时尚、温暖的人文风景。记者昨获悉,这批好看、保暖的冬奥制服和安保警服的“温暖”之芯,来自于一种先进的高端纺织新材料“蓄热保暖絮片”,其“发热”素材的生产商来自无锡恒天中纤纺化公司。
“我们是在2020年秋季,根据产业链相关设计和生产企业的需求,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制服和安保警服等保暖外套面料的研发,并参与了招投标。”2020年初,北京冬奥组委会向全球竞选冬奥制服的保暖材料,在入围的几十家竞争者中,通过实验室测试对竞标样品开展“盲测”,江苏康大开发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成绩胜出。这种保暖絮片能吸收环境的光和热,形成瞬间发热、长效蓄热的保暖效果,其“发热”纤维的核心成分锦纶短纤维正是来自无锡恒天中纤。
轻、暖、舒适是无锡造“暖絮”的最大奥秘。“多维蓄热保暖絮片”是一种高端纺织服装面料,改变了以空气滞留层作为絮片保暖的唯一特征,采取了空气层、絮片结构层、纤维自发热等多种特性的保暖絮片层。无锡恒天中纤提供的纤维暖絮材料就是满足其中最重要的“纤维自发热”功能。记者看到,冬奥防寒制服的关键暖絮“原型”为浅灰色棉花絮形状,手感软糯轻柔如羊绒,放在皮肤上数秒钟,即有温热感觉,加入到外套“内胆”中则成为一种白色云朵般触感的多层面料。“这种纤维能吸收空气中全光谱的光和热能,极短时间就能发热,且有着更突出的亲肤特质。”无锡恒天中纤总经理赵岭介绍,企业为北京冬奥订制和生产的“暖絮”系列服装总数有3万套左右,已在去年秋季完成订单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