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娘离魂 光辉延续 昆曲“皇后”张继青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2022年01月08日 16:52: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丽娘离魂,大师星陨,空呜咽。月落重生,昆坛仰止,灯再红。”

  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继青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殡仪馆致远厅内举行。 

三梦之“张”:昆曲“皇后”  “旦角祭酒”

  张继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6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3 岁。

  张继青先生告别仪式现场

  张继青,原名忆青,1939年出生,浙江乌镇人,13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先后师承尤彩云、曾长生、俞振飞、沈传芷、朱传茗、姚传芗等著名昆曲大师,博采众家之长;正旦、五旦、六旦均佳,戏路宽广;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培养成长的第一批昆曲继承者中的杰出代表、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被誉为昆曲“皇后”、“旦角祭酒”。尤以《烂柯山·痴梦》《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三折的出色表演而饮誉海内外,故亦有“张三梦”之美誉。

“忆”少年时:“文化只有初小,眼睛生得小,声带天生窄小”

  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一样,张继青先天条件并不出色:“文化只有初小,眼睛生得小,声带天生窄小”。

  因文化程度不高,张继青起初很难理解昆剧的曲词,很多典故不知其意,简谱也搞不清楚,她就主动向词家、曲家登门求教,提高对词曲的理解,常常一支曲子下来,得花上好几个不眠之夜。

  针对嗓音窄小的问题,张继青对症下药,学习正旦戏中很高很宽很激昂的唱段, 如《焚香记·阳告》中的【满庭芳】;以及又低又厚又深沉的唱段, 如《西游记·认子》中的【集贤宾】,她可以做到一天三功、 一次二十遍的演练。

  为了改善眼睛小的问题,张继青在化妆上下功夫,她发现只要自己眉毛一吊,双眼便炯炯有神,再将老师们所教的眼神学会做好,在表演时就应用自如,如《渔家乐·刺梁》中, 邬飞霞藏着金针向梁冀刺去时的犀利杀气; 《牡丹亭·惊梦》中,含春少女杜丽娘的柔情似水;《烂柯山·痴梦》中,梦醒后崔氏的失神迷茫……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出于蓝:“一人在场, 满台是戏”

  1983年, 45岁的张继青迎来她人生的巅峰时刻,一举夺得首届“梅花奖”,并以最多的选票成为这一届“梅花奖”的榜首。

  令她征服观众和业界的便是《烂柯山·痴梦》。剧中的崔氏与平和、温良、委婉的传统女性有很强烈的反差,个性狂放,有许多大笑、大哭的表演,虽然是正旦,但有“雌”大花脸之称。

  当时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是这样评价的:“(张继青) 抱着满腔的同情演崔氏,有时演得令人同情,有时演得令人生恨,有时又使二者混合在一起,让人感慨丛生。一动一静都体现着人物的性格, 绝不生硬造作;不卖弄技巧而处处有技巧;既夸张又不过火,放得开也收得准确。她的表演层次鲜明,有激情,有丰富而准确的内心感觉。一人在场, 满台是戏。”

“继”往开来:“用杜丽娘继续延绵您舞台上的光辉”

  成名成家后,张继青依旧保持良好的演出习惯,每次演出前,都要响排,从不马虎; 演出时则提前化妆,提早候场,并且决不让身上的服装产生褶皱,做到尽善尽美。为此她放弃了许多别人看来是必要的应酬和难得的游览。

  除了在艺术上的严谨认真,还有对行业的传承发展与后辈的关爱之心。张继青和白先勇相携同排的青春版《牡丹亭》,成为昆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学生单雯在张继青的悉心教导下,凭借《牡丹亭》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老师不仅给了我艺术,还给了我不一样的做人精神。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一切,我将和师姐妹一起继承您的艺术精神,用《牡丹亭》,用杜丽娘继续延绵您舞台上的光辉。” 单雯在告别仪式上致哀悼词。

  张继青先生一生在舞台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为昆剧传承与发展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留下了许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她以高度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花费大量精力对历代昆曲资料、文献进行抢救、保护和整理,并始终心系昆剧人才培养,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关心指导昆剧院青年演员,并将自己演出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对后辈的关爱之心和对艺术的认真严谨令人感动和尊敬。她用自己的言行和宝贵经验,为青年们树立了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榜样,为昆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因疫情防控,张继青遗体告别仪式不对外开放。众多戏迷选择在网上吊唁厅给大师送花,寄托哀思。

  记者/五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