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已成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日,《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2021年)》发布,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在长三角城市群“一核多星”总体格局中也位居前列。
苏州作为GDP总量迈过2万亿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新台阶的经济重镇、产业重镇是如何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呢?
数字经济时代已来,苏州早有布局
2021年初出台的《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
苏州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是主战场。苏州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7000多家工业企业推进实施了过万个“智改数转”项目,工业互联网规上应用企业近5000家。
苏州不仅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万亿级产业,同时,苏州也是一座创新之城,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苏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61%增长到3.78%(2021年预计达到3.8%)、跃居江苏省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7.4件增长到68.85件、居全国第五。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江苏省首位,在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七,是前十名中唯一地级市。
苏州建设高水平创新集群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创新集群。昆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周市镇的区位优势和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放大产业链,形成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智能装备三大产业板块,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华辰装备等企业不断扩大优质增量,集聚了80多家生产企业及关联企业,形成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2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了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电线电缆、整机系统集成和应用的50多家企业,实现总产值超80亿元;萨驰装备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建设龙道博特轮胎项目,是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的一号投资项目,树起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世界级标杆。
△华辰精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苏州创新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数字经济时代,“苏州制造”正驶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苏州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四大创新集群。
● 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2020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工业产值已突破万亿规模。截至2021年底,苏州先进材料产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1家,上市企业54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集团)3家。
●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0年,苏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205亿元,同比增长7.3%,主要分为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和新能源4个重点产业方向,共有24个细分领域。
●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20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675亿元,同比增长5.7%。截至2021年底,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1271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9家。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20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752亿元,主要分为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平台和生物技术4个重点产业方向,14个细分领域。
苏州以知识集群加速知识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是产业的集聚、企业的集聚、创新的集聚,也是知识的集聚,将形成更大的知识经济、创新经济。
2019年6月,由盛虹控股集团和东华大学牵头组建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13家、江苏省第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效果图
2年多来,该创新中心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方向,已经建起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等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并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在做测试。(吴斌摄)
包括盛虹在内,苏州纺织总量规模、产业链布局完备程度、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已成长为初具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苏州聚焦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全面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获评我国唯一的“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城市”。
● 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
● 加快建设重大创新载体。
高标准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材料科学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通过验收,深时数字地球是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发起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聚焦产业创新,规划建设太湖科学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创新集聚区,布局建设生物医药、氢能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17家技术研究所。
●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
苏州累计与260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引进大院大所超130家,过去五年与大院大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0多项,项目总经费超320亿元。
中科院在苏州建设的科技载体机构达34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1/5;
与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清华在苏州建设了汽车研究院、环境创新研究院等12个科技创新载体和研发机构。
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苏州乘风而上,将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正向创新强市迈进,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