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记者/祝亦楠 丁静 剪辑/李姗 实习生/程立元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快递小哥”汪勇的生活。
像是一部英雄电影的开头。危难之时,人群里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快递员,脱下工服,走出家门,像一个支点,撬动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能量。
从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到为金银潭医院解决用餐问题,再到给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在国内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凡人汪勇从一名“快递小哥”成为了医护人员的“守护者”。
走过寒冬,他感恩而平静。“如果我再选一次,也一定会出去做一些什么。”他想在更多人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关键时刻,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挺身而出,做出不平凡的事。”
“护送者”:“我来接你”
疫情前,汪勇工作的顺丰速运营业网点位于武汉市将军路。作为一个普通快递员的他,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从未想过武汉会面临如此危局,也同样没想过,自己能在疫情中作出贡献。
故事的转折,是在2020年1月23日,汪勇加入一个微信群后看到一条求助信息。
那是一名女护士下午六点钟发布的:“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
看到消息后,汪勇进行了激烈的心理斗争:“我要不要出去做一点什么?我出去之后会面临什么最坏的结果?自己能否接受?”
他想过自己出去后的风险,想到自己不满三岁的女儿,想到“三高”患者的妈妈……但他又觉得,自己只有35岁,身体壮实,不属于高风险人群,正好有车,还可以住在公司的仓库里。
“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从那一刻起,直到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这个“快递小哥”,这个35岁的父亲,这个普通武汉市民,成为了医护人员在家与医院之间的“护送者”。
汪勇在疫情中接送医护人员
汪勇为医护人员、患者送餐
“召集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成为快递员之前,高职毕业的汪勇创过业,帮别人维修电脑,但并不太成功。此后有两年时间,汪勇说自己一直处于低潮期,“很颓废,什么都不想干”。下决心作出改变后,发现“快递员”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肯干,就能挣得多”。
结婚生子后,汪勇主动申请调岗,选择了上班时间更规律的配货员,这样可以有时间陪伴女儿。“照顾好自己的小家”,是彼时这个1985年出生的男人的“首要目标”。
在身边人眼中,这时的汪勇已经是个乐于助人、为人仗义、有责任心的小伙子。但包括汪勇自己在内,谁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可以被激发出那么大的力量。
时间倒回至汪勇踏出家门的后几日,他发现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所有医护的出行需求。他决心发动更多人,为这些让他越接触越敬重和心疼的医生护士做更多事。招募志愿者,组建司机车队……由此,他从医护人员的“护送者”慢慢变成一个“召集者”。
眼镜戴在护目镜里容易坏,手机用酒精消毒久了容易出故障,指甲长了没有指甲钳,头发长了没有理发师……汪勇总能细心地发现医护人员还没好意思说出口的需求。“他们需要什么?可能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我的工作,就是围绕这4个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这就是我们当时存在的意义。”
从一开始的犹豫、恐惧甚至试图退缩,到一个又一个问题被解决,如今再回想,汪勇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大家一起集结自己身边的力量和资源,为医护人员以及当时的武汉出一份力,是一种特别大的幸运。”
汪勇在筹措、运送物资
“传递者”:种下一粒种子
寒冬过后,汪勇的故事出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和媒体稿件中,公司对他破格提拔“连升三级”。他因此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纷至沓来,而他心里的波澜不大,“我会把自己拎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力量。我现在认为,自己应当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
即将过去的2021年,汪勇的生活变得比过去更忙碌。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他多了两个新身份,一个是公益活动带头人,一个是宣讲员。除日常工作外,汪勇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顺丰公益基金发起的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帮扶老人,帮助孩子。
汪勇说,他很愿意面对中小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想告诉这些孩子,关键时刻,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挺身而出,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帮助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只需要有一颗心,由心而发去做,慢慢地大家都会把力量聚在一起。”
在即将到来的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上,汪勇将继续分享关于一个普通人的勇气、责任、爱和担当的故事,致敬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