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滨鹬在长江靖江段“人工鱼巢”附近天空翱翔。 顾俊摄
近日,近千只黑腹滨鹬过境我市,在长江靖江段“人工鱼巢”附近觅食补充体能。鸟群一会儿在天空翱翔,一会儿落到生态浮岛上觅食,蔚为壮观。
“喙为黑色,且嘴端下弯,有白色眉纹,背部呈灰色,腹部为白色……”本月上旬,记者跟随靖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中队的工作人员坐船前往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现保护区生态浮岛上有一群群鸟儿在觅食。当时,无法识别这种水鸟。现场拍摄后,记者仔细比对鸟类图谱,并请我市资深鸟友王学东鉴定为黑腹滨鹬。据了解,这是我市首次观察到黑腹滨鹬的影像资料。
黑腹滨鹬属于鹬科滨鹬属鸟类,为小型涉禽,体长16-22厘米,为“三有”保护动物。黑腹滨鹬常成群活动于水边沙滩,泥地或水边浅水处,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昆虫幼虫等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王学东说,黑腹滨鹬在我市属于旅鸟,在这里短暂停留,继续向南飞行去越冬。黑腹滨鹬分布广,在我国的越冬地为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地。
“生态浮岛底部悬挂人工鱼巢,用于粘性鱼卵附着,形成鱼类生息繁衍场所。”靖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中队中队长陈浩洲说,这里鱼类资源丰富,加之常年禁捕,吸引不少鸟儿来这里觅食安家,有好多品种都叫不出名字。这群黑腹滨鹬来这里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一周时间就飞走了。
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靖江江心洲周边水域,为我市唯一入选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于2017年建成人工鱼巢6万平方米,布设500个生态浮岛,为国内大江大河首例,对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