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充分发挥“茶乡浓情”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如愿茶乡”精准定位,探索基层治理“四航”体系,创新打造了新时代有温度、有力量的乡村联合体,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和谐的新乡村提供了“牌坊之治”的范本。
汇聚多元力量 精细描绘乡村治理网格图
据了解,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以网格体系为依托,建立了“村两委-网格-自然村”的三级乡村网格精治体系,覆盖19个自然村,充分“放权赋能”到网格,畅通协同联动机制,绘制出了牌坊村民情地图,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网格化管理与精细化、专业化社工服务,实现了网格治理服务向更深更细处下沉。
与此同时,牌坊村还面向村内低保及困难家庭启动了“乡村家庭激励计划”,如“王大哥竹艺”家庭激励案例、外来务工家庭的家庭卫生环境改进及家庭教育计划等。坚持“社工使能、村委协同”的理念,通过组建一支由党员、民政专干、网格员、包村村干部、社工、心理咨询师、高校社工专业师生团队构成的家庭激励计划支持队伍,解决每户家庭的实际需求,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重塑家庭自身及社会资源,提升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资本下乡 为特色产业发展“续航”
2013年,江宁区率先提出国企下乡、村企合作思路,引导当时的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联合江宁街道及牌坊村打造了黄龙岘茶文化村,成为引领江宁国企资本下乡的示范标杆,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成熟模式和丰富经验。
在此推动下,牌坊村创办了岘里乡学院社会企业,着眼本土农、茶、旅等特色本土乡村资源及乡村产业,面向不同受众推出茶文化体验农园、农耕文化体验、手工产品体验、专题培训、素质拓展、社工成长、志愿养成等课程,探索了一条集产业发展、学习教育、交流体验、扶贫帮困等为一体的新实践路径。同时,协助组建起黄龙岘农家乐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民宿行业协会、茶乡篮球队等本土自组织,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集体事务决策的主动性,推动了村文体广场公共空间改造、景区烟头治理等公共议题的解决。
此外,牌坊村还开设了茶乡农民学堂,组织村民学习导游、销售、农产品包装等知识,实现了村民自治与村级组织治理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形成了与其他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多元参与 激活社会治理新效能
近年来,牌坊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联抓、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整合相关政府部门、工商资本、国有企业、金融、新媒体、社会组织、高校、经济合作组织等34家主体单位,建立了茶乡振兴资源库,同步启动了茶乡青年促进计划与“黄龙岘和TA的朋友们”主题招募,全面激发了茶乡振兴的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牌坊村还创新打造了首家社工村,以“儿童”和“女性”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突破口,开展了青芽课堂、茶乡丽人成长营服务等活动,并逐渐将服务对象拓展到全村各类特殊群体。
此外,当地围绕社区资源资产建设、乡村人才梯次建设、茶乡自组织能力建设等主题拓展基金来源与使用范围,推出“三补一奖”、茶乡焕新乡村微更新、茶乡种子库、萤火虫保育、烟头大作战、水质检测课堂、茶乡公益市集、小茶龙公益IP计划、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茶乡初创小企业扶持基金、乡村自组织培育发展计划等特色服务,促进多元主体关注、参与社会治理。
塑造文化品质 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悉,牌坊村依托茶乡浓情党群服务中心、茶乡浓情党群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新思想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三字经、行业规章、团体章程,试行家庭诚信积分等举措,深入开展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茶乡说法”线上普法、线下法律咨询等服务。
志愿服务队伍也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该村现有“青芽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成员48名、“青枝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员173名、“青林亲邻志愿服务队”成员267名,总服务时长3800余小时,年度已累计服务13000人次。在文化建设方面,该村通过组织“三青”志愿者收集整理牌坊村志、口述史等历史资料及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形式,唤起了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留住了乡土也守住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