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鑫宇
(作者杨鑫宇,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能被别人记住姓名,一般都是令人高兴的事。然而,最近的一起起新闻却说明,这也可能成为一件难以处理的“糟心事”。不久之前,江西南昌某醉驾司机拒不认罚,当着直播镜头对交警叫嚣要找“yuwei”的场面依然令人记忆犹新。还不到一个月,河南洛阳就发生了一起情节高度相似的事件。
11月25日,当地一名男子乘坐出租车时拒戴口罩、不系安全带。司机多次提醒后,此人不仅不配合,还报出了交警支队长“wangwei”的名字,以威胁的口吻反问司机“看他会不会罚款”,没付车费便扬长而去。事件曝光后,很快引发众怒。
11月28日,洛阳市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经查,涉事男子武某南通过媒体知道交警支队长的名字是王伟,实际上并不认识。对于武某南不系安全带并拒付车费的行为,交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依法作出了相应处罚。至此,这起事件基本尘埃落定,意外卷入其中的王伟支队长,也在官方调查中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不论是之前的“yuwei”事件,还是这次的“wangwei”事件,最终都没有查出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庇护同伙的情况。从结果上看,这当然是件好事。然而,不论这些交通违法人员是真有“后台”还是假有“后台”,又是否认识他们挂在嘴边的“大人物”,驱动其行为的心态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相信“找关系有用”。被这些人喊出名字的公职人员,可能确实是无辜受累。但是,此类事件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却值得我们严肃对待。
酒驾违法、醉驾犯罪、乘车要系安全带、打车要付车费……对成年人而言,这些都是常识。而违反这些规范,必然要付出代价,任何“关系”都帮不上忙,也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然而,在现实中,总有一些“头脑活络”的人,试图利用自己的关系、乃至编造出来的“假关系”牟取不当利益。从“yuwei”事件到“wangwei”事件,都是这种“关系现象”的外化表现。
之所以有人笃信“关系”,原因十分简单,那就是“关系”确实在一些地方有效。今天,我们在“yuwei”事件和“wangwei”事件中,看到的是违法人员的笑话。然而,我们也要问一句:在其他场合下,报出领导的名字,或是利用手中的“关系”,是否能成为“通关密码”。不久之前,山东滨州就有交警在执法直播期间公然放行涉嫌酒驾的市公安局人员。这些个案的出现,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担心或许不是杞人忧天。
要让这些热衷于“找关系”“报名字”的人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根除“关系有用”的社会土壤,让法治成为信仰。让“遇事讲法、遇事找法”成为全社会共识,让依法工作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人们才会相信:领导的名字没有魔力,不论真假,关系都不能帮上别有用心者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