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风
(作者郁风,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表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就曾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试点地区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如今教育部将该筛查方案推广至全国,说明一年的试点取得了成效。这一措施将为控制抑郁症的蔓延、危害,筑起一道坚实保障,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患者人数或将超过心血管疾病患者总和,并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残诱因。而抑郁症在中国同样需要应有的重视,据2020年北大白吉可教授统计的最新数据,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大约是5%-6%,按该数据估算我国抑郁症人数已达到7000至8000万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原因和公众对抑郁症认知不够有关。就学生群体而言,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出现疑似抑郁症状时未能及时寻求心理疏导或就医,一些人甚至觉得是孩子“心理太脆弱”“太矫情”。这种论断不但会贻误最佳就诊时机,还会加重抑郁人群的心理负担。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表明,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生理性病变。尤其到了中度和重度抑郁,由于生理系统异常,患者无法像常人一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就医别无良策。
因此,及时通过体检筛查出抑郁倾向,及时接受心理疏导或就医,对抑郁症的防治有着较强的意义。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卫生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在不断加大。这种自上而下的重视也会提升全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和理解。
不过,仍然有两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体检中准确地筛查出抑郁倾向?而筛查出抑郁倾向后,对该类学生如何“重点关注”?
这势必要加强相关心理教育建设,以及相关医疗服务配套建设。在教育部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多部门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并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
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到,社会部分人群对抑郁患者仍旧存在某种偏见和歧视,少数学校出于害怕担责的心理,会要求抑郁症学生休学甚至予以劝退。而囿于条件限制,现在的抑郁症检测还主要依靠心理测评答题,一些学生为了避免被“查出抑郁”,可能会故意做出看上去“健康”的答案。
另一方面,造成抑郁症就诊率不足的原因是,我国精神科执业医师只有4万人,无法满足就诊需求。一二线城市的精神专科医院接诊压力较大,而一些三四线城市缺乏专业医师和药物。
在抑郁症筛查被纳入学生体检后,可能会多出一批需要就医者,如何让他们得到妥善就诊?如何保障他们的隐私和正常教学?如何让他们不被“打为异类”?这都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是,开展抑郁症体检筛查,意味着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而抑郁症的防治是一个涵盖科教卫文体系的整体工程,我们期待后续更多配套措施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