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堰:千余名大学生撒下振兴“金种子” 刨出幸福“金豆豆”

2021年11月09日 17:53: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个月初,姜堰区俞垛镇姜茅村党总支书记姜庆中接二连三地接到大学生回村创业的申请,这让姜庆中喜上眉梢。

  “近两年,回村创业的大学生不少,有的办工厂,有的搞电商,有的搞大棚种植,还有的当了农场主。”

  姜茅村是泰州市远近闻名的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人文美的特色乡村。昔日大学生“围城”就业,如今大学生回乡创业,已成为姜茅村的一道风景。

  34岁的姜龙,毕业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他开了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先河”。创业之初,一家人极力反对,都劝他在城里工作,或者考个编制。可他却说,时代变了,大学生就业观也要变,选择种田有什么不好,只要肯干,说不准也能种个“田状元”,照样能回报家乡。家人拗不过他,只好作罢。2013年,姜龙承包了村里560亩地,兴办了两个农场、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此他一头扎在书堆里,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化除,他很快找到答案,要是遇上病虫害,他就去找农技专家上门服务,很快他成了种田好手。

  在当地同行眼中,数姜龙种植的稻麦产量最高。今年两个农场又丰产丰收。“我两个农场收获水稻364000公斤,平均亩产都接近700公斤,按保护价1.6元每斤收购,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姜龙笑意写在脸上。

  姜龙一边种田,一边还投入150万元,建成了生物质颗粒厂,专门收购附近4个镇的秸秆,压缩成燃料棒,卖给大型电厂,仅这项每年产值就在800万元以上。自己不但收获了“真金白银”,而且还带领200多名村民共同富裕。

  在俞垛镇,像姜茅村一样,大学生毕业回乡从事种植、养殖、建厂、办公司的人不在少数,仅今年就超过80人。毕业于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俞垛镇忘私村大学生丁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兴办了泰州市泰源香米厂,注册了10个大米商标,每天门庭若市,来自苏、锡、常、安徽等地拉货重卡一辆接一辆。这几年,他富得“冒油”,本村10名村民当上了米厂的“职业工人”,最高年薪超8万元,少的也在5万元以上。创业红利与村民一起共享。

  近年来,俞垛镇打出“组合拳”,专门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蓄力乡村振兴。

  今年七月份,该镇又出台了电商扶持政策奖补意见,最高的综合服务型电商企业主体,可获得1万元奖励。每申请1枚商标,奖补300元……,另外,该镇还加大用人力度,只要能创业,能带富的大学生,优先考察提拔重用,先后有4名大学生任职在村主要职位上。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更加点燃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激情,全镇近百名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路上持续发力,带动百姓6000多人共同走上幸福路。

  俞垛镇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姜堰区跑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全区151个村,大学生创业村村都有。创业项目“五花八门”,大多数项目成了乡村振兴的“拳头”项目。

  姜堰区制定了特殊政策,让返乡大学生创业跑出“加速度”。对在泰初始创业大学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可享受最高50平方米、最长3年期限的免费场地,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含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按照最高不超过房租50%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年的创业租房补贴,其中个体工商户每年最高补贴1万元,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万元……

  姜堰区溱潼镇河横村4名大学生联手创办了“我农电商”平台,专门销售“镇村之宝”——无公害河横大米,解决了种田大户“急难愁盼”的问题。大学生孙飞种田不仅种出了“生态田”,而且种出了“高效田”,他采用“稻鱼共生”、“稻鸭共养”的种植模式,实现亩均效益超2万元,成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有担当,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舞台,我们就要不负韶华,带领乡亲走在幸福的金光大道上。”孙飞对未来充满自信。

  撒下振兴“金种子”,刨出幸福“金豆豆”。姜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袁玲介绍,两年来,姜堰区有近4万人加入创业大军,其中大学生创业有1300多人,大学生回村创业的势头正劲,数万名百姓与创业大学生实现“同频共振”,见证了“妥妥的幸福”。

  (来源:姜堰区融媒体中心/段中富、陈勇华、田淮源、丁圣 编辑/徐金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