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应对全球“芯片荒”,中国能做什么?

2021年11月07日 14:25:4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疫情反复之下,全球遭遇“芯片荒”,半导体行业发展受到关注。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全球生产基地和巨大市场两大属性,中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两链”稳定颇为重要,尤其粤港澳大湾区作用值得期待。

  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张冠彬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居家生活、办公、求学进一步强化了各行业对万物互联的需求,更加凸显半导体产业重要性。同时,也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做好市场预期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亦表示,疫情以来信息通信技术需求增加,造成上游半导体行业供应持续性紧张,由于该行业在欧美和亚洲国家高度分工,局部疫情导致的“缺芯”问题已对汽车、电子等下游行业生产出货造成较大影响。

  中国是制造业和贸易大国,更是半导体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角色受到瞩目。

  张冠彬介绍,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8848亿元人民币,“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接近20%,是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去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3500亿美元、出口额超过1100亿美元,是全国第一大单类贸易产品。其中,进口占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总额近三分之一,为国际众多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舞台。

  “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产品流通,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张冠彬说,中国对半导体产业相关领域合作一直秉持开放、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这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应用驱动下,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除疫情带来的“两链梗阻”外,半导体行业本身也面临技术挑战。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18个月增加一倍——在半导体发展历程中,这一摩尔定律已为人熟知。

  但全球芯片巨头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指出,如今摩尔定律增速在减缓,平均每3年晶体管密度才增长1倍,每3.6年能效才增长1倍。如今每进入一个新制程节点需要更长时间来保证工艺成熟稳定,总体成本也显著增加。

  通信行业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规划部技术总监黄兵提到,发展超出预期的5G技术产生了海量数据,尤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对计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叠加5G高功耗瓶颈,凸显先进技术芯片的不可或缺,同时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对芯片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芯片产业最大消费应用市场,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地理格局中被视作除京津冀和长三角外的“第三极”。该地区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被寄予厚望。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桦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善、创新经济活跃、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这里集聚了4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有效发明专利量稳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中国的一半,既是科技创新聚集基地,也是投资创业沃土,蕴藏巨大机遇。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亦表示,坐拥雄厚经济实力、完善产业体系和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5G产业优势非常明显。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加速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在赋能智能互联新未来同时,将有力推动半导体行业创新。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