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发布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聚焦“科学减碳”

2021年11月02日 18:26:2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上海工作部记者/常瓅

  “碳中和”、“碳达峰” ,如今已成为时下最热的话题。如何科学减碳、减排与碳循环,用科技开启“净零”未来,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111年度顶尖科学盛会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今年论坛首次开设“碳大会”系列,聚焦“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集结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各界力量,共同为科学减碳助力。

  11月2日,“碳大会”系列之一双碳治理论坛——通往“双碳目标”的科技之路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杨培东,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周成虎等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如何采用更加环保的能源利用,降低“碳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

  据了解,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新发布了一份“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据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1月至9月)较1850至1900年高出约1.09摄氏度,目前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或第七个最温暖的年份。该报告称,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而这种增长在2021年仍在继续。

  

  与会专家表示,气温上升正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并影响着人类的福祉。他们同时指出,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是最好的方法。

  使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论坛上,杨培东教授现场展示了天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并表示如果人类能模拟光合作用,使用二氧化碳的催化剂和纳米材料技术,对水进行分离,就能产生无穷的清洁能源。

  “把煤经济转化为绿色能源经济是重要的方式。”近20年来一直在从事新能源研究的刘科院士认为,液体仍是人类用作燃料、储能、交通的首选,并指出插入式混合动力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海洋有巨大的潜能,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碳会通过河流进入海洋,海洋生物本身也会产生碳。焦念志院士从海洋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海洋减少碳排放,甚至可以负碳排放。他建议,可以建立综合海洋、陆地统筹系统来减少碳排放,做到负排放,比如进行大规模的海洋养殖,是很有效的方式。

  致力于完成“双碳目标” 中国已开展行动

  据悉,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是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但绿色低碳是必然的能源转型方向,中国在“碳中和、碳达峰”上已率先开展行动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双碳目标”。这也将引发以去碳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催生基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推动孕育一系列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人类社会增加福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