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盐城市响水县六套中心社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争当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实践者、先行者,全力托起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梦。
日前,记者走进该中心社区的五套新型社区,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花红柳绿的休闲公园、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社区添置了石磨盘、钉耙、牛耒等原始农耕工具,广泛收集六套革命先烈、三元宫、五套庵、清朝武状元徐开业等珍贵历史资料,留住乡愁的同时也让本土的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农家书屋、文化影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服务窗口,农民健身广场、餐饮、商超、彩色健身步道等为民服务设施,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的同时也在“诉说”着新变化。作为首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五套村村民刘洪来尝到了“旧貌换新颜”的甜头。他告诉记者:“现在路也好了,车子也好停了,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妇每个星期都回来,他们有地方住了,处处干净,清清爽爽的,好得不得了。”
住上新房子,还得过上好日子。在五套新型农村社区1公里远的地方,就是六套中小企业园,中心社区积极与园区企业开展招工合作,一方面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一方面解决农民就业难问题。据统计,中小企业园内的企业解决五套新型社区农户就近就地就业200余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增加收入。
产业兴则百业兴。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该中心社区充分发挥产业“牛鼻子”、生态“摇钱树”、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引导农户发展西兰花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真正让“村在产业中、产业在村中”成为现实。“今年不出去打工了,离我们社区一河之隔,东边是薄壳山核桃基地,南边是河坡杞柳产业,我就在家门口管护核桃树,收益远比外出打工高。”社区居民李中山说,承包了村里薄壳山核桃基地养护工作,今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该中心社区村建办主任王卫表示,今年六套将继续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推动新老村庄融合整治,让村庄环境更加美丽。更加注重乡村产业,依靠产业来振兴经济,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参与,使老百姓真正能留得住、能致富,让六套真正实现有项目、有产业、有特色。
(来源:响水县融媒体中心/黄玉娟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