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扫描:瞧!这些“前浪”们的精彩“花样年华”|我苏特稿·重阳特辑

2021年10月14日 16:30:2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目前,江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1800万。健身走秀、玩转抖音、抱团养老......在江苏,老人们的幸福生活在热爱的领域中展现,他们各自都活出了最美自我和“花样年华”。今天(1014日)是重阳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苏老年生活的幸福模样。

  花样老人:银发姐妹团,最美文艺范

  一袭黄衣龙袍,银发映着凤冠,69岁的葛玉英在台上精神抖擞,双眼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倍儿“有范”。葛玉英徐州市佳和养老的一名老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紧张排练着着重阳节的文艺节目。

  从小热爱文艺,工作时也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但年轻时没有过多精力去钻研兴趣爱好。退休后,葛玉英第一时间组成了银发姐妹团,学习舞蹈、健身、走秀、京剧和姐妹们一学就是十几年。葛玉英说,她最大的变化就是身材变好了,人也更精神、更年轻了。

  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上舞台。但是工作忙,孩子小,不能充分去展示自己。退休了没有任何负担,可以全身心投入了。葛玉英说,老有所乐,感到非常快乐,生活非常充实。

  无论是当地举办的走秀活动,还是其他集体舞蹈比赛,只要受到姐妹们的邀请,葛玉英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以“艺”会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发挥余热,展示老年人阳光自信、积极向上、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虽然我们都七八十岁了,但是老有老的价值。我们心态、心情都非常愉快、年轻,上台表演更是展示自己的时候,也非常有成就感,显示自己在社会上还有用。葛玉英的笑容写在脸上。

  在这个银发姐妹团当中,除了摩登,也有传统和古典。同在银发姐妹团的刘燕,退休两年多,除了琵琶,她又拜师学习了陶笛。她说,虽然学习的过程辛苦,但她乐在其中:“能涉及的就尽量涉及一些,增加自己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朋友也多了,在姐妹团接触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大家交流当中,我觉得自己素质也在提高,心情特别好,心态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指尖生“花”:玩转互联网 收获线上的“诗和远方”

  腰背笔直,肌肉紧绷,跟着律动的节奏,视频中,老人管磊正在做着平板支撑。管磊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也是一名资深抖友:他刷抖音,也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条抖音视频,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管磊向记者介绍,视频里一是俯卧撑,还有一个就是杠铃,还有深蹲,几个组合起来,成了这个作品。

  2018年开始接触抖音,前半年就发布了18条作品,有模仿秀,还有健身秀。妻子就是他的御用摄影师,他在第一条抖音作品上这样写道:五十岁的大叔也来玩玩,老婆帮忙拍的哦。

  “有一些朋友看到了以后,会关注一下。因为抖音会有时候会推送可能你认识的人,或者是你有可能是你熟悉的家人,大家都互相点个赞。我们拍抖音玩不仅仅是给自己看,同时也是一种展示分享。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它可能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管磊说,分享抖音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

  管磊喜欢抖音,更多是因为音乐。随着抖音的火爆,里面的歌曲也随之红遍大街小巷,管磊像表演《报菜名》似的,说了一大串他喜欢的抖音神曲:《我们不一样》、《往后余生》等等。这些歌曲,在唱吧和全民k歌软件上,管磊全都唱过,目前已经超过800首。而根据神曲卡点剪辑视频,则是管磊的“绝活”:“看到好的风景拍一段。你看我这个就是剪辑了,我自己用剪映或者是爱剪辑。这是我老伴,我这个里头有卡点,做的一些卡点。”

  不同于年轻的采访对象,管磊对抖音深刻的思老年人也有休闲娱乐的需求,现在短视频让老年人走到台前,老年朋友可以自娱自乐,圆了自己的演员梦、导演梦,也追逐着自己的“诗和远方”。

  “花式”养老:打卡“网红”养老村 “寄家养老”新风尚

  寻一处乡野田园,寄余生风月,从城市到乡村,“寄家养老”近年来成为不少老人的选择。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徐慕社区杨家村,就成为不少老人“寄家养老”的“网红”目的地。

  池塘清澈,花香满院,14号一早79岁的田翠荷正在院子里浇花。做完一套早操,边听广播边给种植的花和菜浇水,这样的养老生活,让人羡慕。而眼前这间前院,以及一楼客厅、房间,就是田翠荷的“养老院”。

  田翠荷来自南京市区,大女儿在澳大利亚生活,小女儿嫁给军人。2018年,她从澳大利亚回来后,在养老院的传单中发现了这处网红 养老地。在村民家中养老,田翠荷把日子过成了“田园诗”。

  剪纸是田翠荷的心头好。除了一套必备的剪纸工具,桌上还放着从大女儿从国外带回来的彩笔,以及小女儿买的教程书。田翠荷一坐可以坐一上午,耐心地勾勒线条、刻画形象。桌上的一组生肖剪纸是她的最爱:依次分别是蛇、马和猪。“蛇代表的是我,马是我孙女,猪是我的小重孙。”每次和女儿们视频通话,田翠荷都要展示自己的新作品。

  和澳大利亚养老相比,农村的田园环境更让田翠荷满意;相比养老院的拘束,农家的休闲让她没有负担。村民的照护服务,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设立,更是打消了田翠荷的后顾之忧。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费用,田翠荷觉得性价比很高:“养老金完全够用,剩下来的过年过节孙子孙女来,我给他们包红包。”

  陪田翠荷散步的路上,村民童道云正买菜回来。童道云告诉记者,平日里,家中的5位老人都由照护。童道云和老人们也产生了深厚感情:有时候,家里老人的家属,比如带点东西过来,又一次带了肉松。老人就给我碗里的稀饭里面放点肉松,给我吃。我说总有一顿饭,让我吃得泪流满面。

  记者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已经从过去的 “舍不得”变为“会享受”,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有范儿。“花样生活”不止是文艺和兴趣,而是珍惜年华、活在当下的“秘密武器”,更是咱老年朋友的精气神!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徐仁飞 编辑/秦玉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