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8日)上午,国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宿迁召开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吹响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响亮号角。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引,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遵循。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宿迁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研究谋划,锐意实践探索,已然跑出了“四化”同步的加速度。
01 事关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刚刚胜利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指出,当前,宿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期”,这一阶段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最佳“窗口期”,能否抓住难得机遇,跑出“四化”同步的加速度,事关宿迁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全局,事关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始终把宿迁作为特殊区域对待,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在着眼现代化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也再次把推动宿迁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高质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重大使命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加快江苏全域一体化的重要实践探索,不仅是交给宿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赋予了宿迁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02 首次为一个设区市谋划顶层设计
省委、省政府深入研究谋划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这也是在现代化建设开局的关键阶段,首次为一个设区市明确了目标要求、谋划了顶层设计——
1月
“宿迁要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明确要求。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又对宿迁提出“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先行区”的殷切希望,为宿迁“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路径和遵循。
4月20日
4月2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带领省社科院专家组到宿迁进行系统调研,要求宿迁准确把握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先行区的内涵要求,深刻认识“同步”“集成”“先行区”的重要含义,科学处理好“四化”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义。
8月底
8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对宿迁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提出明确要求,为宿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9月22日
9月2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等8大类20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省委、省政府首个专门针对一个设区市出台的指导性、支持性文件。
03 “三个强化”跑出“四化”同步加速度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今年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深入研究谋划,锐意实践探索——
强化高位推进。
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改革创新大会、深改委会议认真谋划研究,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专题进行部署。
强化系统研究。
一方面立足自身,在全市组织开展“改革创新作表率、争先进位走在前”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市级层面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43篇,其中形成“四化”同步发展1个总报告和4个子报告;另一方面主动借力,依托南京大学、省社科院等智库,开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课题研究。
强化先行先试。
排定实施改革创新重点项目350项,其中涉及“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占30%以上。如探索推进重点产业链培育,建立每条产业链一个工作方案、一张招商图谱等“十个一”工作机制;探索推进9个小城市建设,集成规划、土地、财税等20条政策,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加快实施9类147个项目,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91.9亿元;探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建设,整合运用71个部门数据,全市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98%、居全省第一。
经过深入学习研究、系统论证谋划,宿迁市第六次党代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决定》,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引领,明确目标遵循,强化系统集成,落实关键举措,加快建设以“四化”同步为基本路径的特色示范区,以绿色生态为鲜明底色的美丽示范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归宿的幸福示范区,以集成改革为强大动力的活力示范区。
牢记使命责任,更加奋发有为。当前,宿迁已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这一引领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工程、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传奇的龙头工程,立志再造一个全市人民意气风发、奋勇争先,让历史铭记、不负时代的黄金发展期,以示范区建设的显著成就兑现为全省多作贡献的庄严承诺,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