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场景,在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永兴社区的黑斑蛙养殖合作社基地里不仅成为现实,更是一曲致富欢歌。我们一起去看看。
走进黑斑蛙养殖基地,只见在一块块围着白色纱帐的稻田里,数不清的黑斑蛙蹦来跳去,清脆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投放饲料。
今年67岁的徐新华每到秋收时节就来养殖基地帮忙喂食黑斑蛙、割水稻。
徐新华说:“一个月最少也能挣2000多块钱,养养青蛙、喂喂食、除除草,经常给青蛙换水、消毒。”
等到黑斑蛙吃饱喝足后,工人们就将黑斑蛙赶进网笼内,然后捞出进行分拣,发往各地。
“现在起这笼子,我们销往常州,他们现在要一两千金。”工人闫宝金告诉记者。
黑斑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朱学才说:“黑斑蛙亩产大概在20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每斤20到30元。”
朱学才告诉记者,2017年他流转了50亩土地尝试套养黑斑蛙。由于掌握了技术,第一年就喜获成功,掘得了第一桶金。第一年他搞了几十亩试验一下,2018年以后发展到100亩,2019年扩大到200亩,到2020年扩大到300亩,计划2021年底扩大到500亩。
记者了解到,黑斑蛙喜欢栖息在水域和附近的草丛之间,蛙稻套养,不仅可以在天热的时候供黑斑蛙乘凉休息,还可以将黑斑蛙的排泄物反向供给水稻,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使水稻真正成为纯绿色无公害农作物。
“在这基础上我们在这一亩地当中,我们又考虑了‘一水四养’,田螺、泥鳅、黄鳝、青蛙,再加水稻,是搞生态循环,因为田螺是净化水的,泥鳅吃青蛙便粪,青蛙便粪以后它们都吸收不了,就给水稻吸收了,一次性就喂青蛙,饲料下去之后,经过循环,肥料都有了,这样省成本,人工费要省四道工序。”朱学才说。
稻养蛙,蛙护稻的套养方式形成了小范围的生态平衡,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让朱学才对黑斑蛙养殖充满信心。
朱学才说:“这青蛙大概在每亩1500斤,3万块钱。我们这水稻,每池里田螺能弄百来斤、泥鳅百来斤,这样收入加起来以后,一亩地大概是3万5至4万块钱,300多亩地,一年800万元。如果以后周边能带动起来达到1000亩了,我们就考虑深加工了。深加工以后,这地方老百姓带动得更多,能带动80人就业。冷冻、风干、真空、刷洗,流水作业一套。”
仰化镇农村工作局负责人季卫国表示:“在高效农业产业上,我们注重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项服务。产前我们主要抓朱学才黑斑蛙养殖场,在品种引进上进行引导,在稻麦育苗上进行技术指导;产中在水源上,我们保证黑斑蛙养殖基地随时需要水随时水送到,在设施上我们注重保证沟渠水路畅通;产后主要是帮助他们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综合深加工能力。从现在的长势情况看,通过加强稻蛙科学精养和管理,稻田套种养殖黑斑蛙,又是一个很好的丰收年。”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申亚东 孙成坤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