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收集者”,收集常州的“天空表情”

2021年09月23日 15:29:56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家乡的傍晚美得像油画,丝瓜叶开始枯了,稻穗开始垂头了,跳跃的田鸡也不再那么活络了,知了的叫声也越发孱弱了……”中秋小长假里,在上海工作的谢佳蕾回到溧阳市上黄镇西埝村老家休憩。9月20日傍晚,她用相机记录了家乡的一张张瞬间,变成了她朋友圈相册里的“我在人间贩卖黄昏”系列。

  在这组九宫格照片里,谢佳蕾拍下了夕阳下红艳艳背景里延伸向远方的电线杆,挂在大棚旁的网上逐渐完成植物生长周期的丝瓜叶子,还有倒映在秋风起蟹脚痒的蟹塘中翻卷的云朵,以及那天空里如同织锦流霞的彩色云朵。

binary_middle (1).jpeg

  谢佳蕾此前的工作是护士,现在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抗拒不了一切美好的东西、称自己“我走路带风呀”的她,一直都觉得老家挺美的。她说:“就是觉得那时候的天空和云彩实在是太像艺术家笔下的画了,充满了质感。”

binary_middle.jpeg

  像谢佳蕾这样,在常州把镜头对准了天空云朵的人,其实不少。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老师卫苗苗也是其中之一。她把这个群体,称之为“云彩收集者”。

  “云彩收集者”,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不同云彩的人。“收集云彩”听起来仿佛是件荒谬的事情,像云彩这样瞬息万变、飘来飘去的东西,怎么收集呀?“云朵本质上是一种天气现象,形态遵循着大气层变幻莫测的法则,不断发生变化的它们,其实就像是天空的表情。收集东西并不等于要拥有它,要做的,其实只是去看,去记录。”卫苗苗说。

binary_middle (3).jpeg

  卫苗苗说,她对拍云开始感兴趣,最早是从2017年开始的,当时她去西藏旅游,觉得天空很好看,就拍了下来,而有意识地拍云则是从2018年开始,“有两个因素深刻地影响了我,一个是家乡在甘肃,西北的天空和云彩看起来低很多,很有亲近性;一个是对英国的观云协会有所了解后,想成为会员。”

  作为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卫苗苗谦称,自己中学时选的是理科,一直觉得地理学得不怎么好,没想到自己现在会对云彩这么感兴趣。因观云引发了兴趣,她又开始逐渐关注气象学。

  “当时夏天很热,我打着伞,突然抬头一瞥,看到浓厚的云彩作为建筑的背景板,感觉很受震撼,就像是夏夜里突然抬头看到漫天星辰的惊喜。很巧的是,在大朵云彩旁边还有一小朵虹彩云,就是在云彩中可以看到彩虹的那种,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卫苗苗回忆起自己认真“收集”的第一朵云彩,很认真地说。

binary_middle (4).jpeg

  在仔细阅读了《云彩收集者手册》《气象学与生活》《观云识天》等书籍后,卫苗苗说自己的“云彩收集”之路属于摸索成长型。目前,卫苗苗已经基本可以分辨云彩的类型,她说:“偶尔可以根据天空中的云彩预估短时天气变化,还是挺有成就感、挺开心的!”

  卫苗苗是今年1月到常工作的。她对常州的云彩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今年‘烟花’台风来之前,整个城市仿佛都被云朵包裹了一样,感觉大雨随时瓢泼而下;还有一次是拍了一个晚霞下的城市高空小视频,感觉很治愈。”而她所拍摄的城市高空云朵变幻小视频,被国家气象局官方微博使用,引来了全国云朵爱好者的点赞。

  在常州,卫苗苗说:“一般可以看到这些云朵,如积云、层积云、高积云、积雨云、卷云;而特别一点的就是砧状云、荚状云、网状云、虹彩云之类的。”当然,她也说,类别的分辨还在努力练习中,时不时还要拿出书来对比着看。只有比较特别的云,她才会看一次能记住。

binary_middle (5).jpeg

  日常拍摄云彩的工具,卫苗苗觉得,手机就可以了。她收集的云彩,很多都分享在了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从呈现为层状的层积云到层积云里的漏光云、钩卷云、毛卷云,记录了常州的“天空表情”。不久前,她还拍到了形状如同“独角兽”的云朵,还分外偏爱因为忙碌而错过拍摄的中秋前后的晚霞。她感叹说:“大常州的云,还是很美的!”

  在新北区西夏墅东南村,正在忙碌准备着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稻田理想运营者之一的徐耀玲,晒着太阳,呼吸着两千亩有机稻田旁的新鲜空气,静下心感受着乡村之美,她用手机顺手留下了天空中如同棉花糖般的大朵白云。

  20日夜间,带着女儿回到金坛区薛埠镇乡下的杭芸随手定格了一张夜晚躲在云层里的月亮,颇具科幻色彩。

  22日傍晚,全职妈妈“安素”接完孩子后,两人一起走到青果巷去,想要去看看老建筑掩映下的天空,“收集”属于他们的云彩。

  ……

  他们,都是常州的“云彩收集者”。

  (来源:常州日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