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郭素娇
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中秋值三秋之半,正是花好月圆时,充满了“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的意境之美。碧空月圆、金桂飘香,皎皎月华照心间,家人欢聚一堂吃月饼、赏圆月、剪贴画、观看中秋联欢晚会,月光辉映着心中情,月饼包裹着团圆味,共享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寓意着平安团圆。
中秋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行糜粥饮食”的食疗养生到“秋暮夕月”的拜月祈福,从“夜游玩月”的诗酒赏月到“偷瓜送子”的传统习俗,再到文人对月饮酒言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咏月诗篇流传千古。中秋习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着婉约的文化之美。
时序变迁,中秋的节日习俗发生了变化,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也逐渐被人民遗忘,但中秋的“团圆之义”“圆满之情”不变。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盼,也寄托着对万里山河的衷心祝愿,中秋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印在中华大地上,赓续绵延,传承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月承载着共同的情感记忆,唤起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们心中的乡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诗词里传唱着中华儿女共同守望的乡愁文化。“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以独到的角度提到“乡愁”。想念质朴而深沉,悠远而深长。月亮寄托着故乡情,月光似秋水,牵动着“一种相思”,飘零着“两处闲愁”。心中淡淡的乡愁枕上眉头心间,鼻尖是袅袅炊烟带出的饭香。树影摇曳、月影近人,游子见月情思千万,哪怕与亲人、家乡之间隔着千座山、万重云,也隔不开如酒醇烈的情怀。一轮圆月连着浓浓的乡情,承载着人伦孝悌的中秋情结,寄托着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在异国思祖国,在他乡思故乡,乡愁是根植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千里万里的路途拉不开心的距离,落叶飘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根在哪里。我们要记住乡愁,这是一种踏实的幸福感,是能留得住人的幸福感。我们要守望乡愁,当好中秋文化传承者,守孝悌之义、怀家国大义,传承文化的血脉和精神的基因,永远做黄土地的子孙。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不忘赤子情,让故土家园成为情感永恒的归宿,更成为精神永远的家园。(郭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