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截选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齐、鲁》
公元前680年春,一队兵马浩浩荡荡从峱(nào)山脚下通过。这是齐国伐宋的先头部队。自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以来,齐国俨然成为中原第一强国;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扶危救困,在列国中赢得极大声誉。两年前,宋闵公被弑。齐桓公在北杏召集诸侯处理善后事宜,没想到宋国率先背叛此次会盟,因此才有了此次征伐之举。
峱山临近齐国国都临淄,环境僻静,附近也有农户居住。齐军的前部统领正是管仲,大队人马穿越山麓,倒也秋毫无犯。此时,路边一个放牛的农夫正紧盯着管仲的车仗。当管仲临近时,农夫突然高声吟诵道:“浩浩乎白水……”管仲注意到这个鹑衣破笠却气宇不凡的人,但对这句诗却百思而不解其意。
管仲的身边有位叫婧的侍妾,是个颇具才慧的女子。听到这句诗,她思忖片刻,便对管仲说:“大人,我明白这个人的意思了。古时有《白水》诗云:‘浩浩白水,儵(shū)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译文:浩浩荡荡的白水,悠哉游哉的鱼儿。国君前来召唤我,从此我将有安居之所。)’看来此人是要出仕为官啊。”
管仲一听这话,恍然大悟,急忙派使者把农夫带到自己身边。经过询问,管仲方才了解:农夫名叫宁戚,卫国人,在峱山一带喂牛为生。在交谈中,管仲对宁戚的才学十分钦服,当即表示:“先生如此大才,我当向国君推荐。我马上修书一封,等国君的车驾经过这里,请您务必交给国君。”
管仲离开后,宁戚仍然在路边放牛。当齐桓公的车仗经过时,宁戚却并不拿出管仲的荐书,而是一边敲着牛角一边作歌:“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gàn),从昏放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译文:南山上的白石光洁灿烂,我却没遇上尧、舜这样的有德的圣王。成天粗布短服、衣不蔽体,从黄昏放牛一直到夜晚,漫漫长夜,何时才有光明的到来?)”
齐桓公听闻此歌十分恼怒,把宁戚叫到跟前质问:“你一个小小农夫,怎么敢如此讥讽朝政?现在齐国在寡人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天下诸侯都拜服于寡人的德威。你却一口一个‘不逢尧舜’、‘长夜不旦’,是何道理?”
宁戚不慌不忙的回答:“小人虽是村夫,却听说过上古贤王的德政。尧、舜之时,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安宁,四方宾服。况且尧舍弃自己的儿子,让位于舜;舜因贤名为百姓所拥戴,不得已而接帝位,成为天下美谈。国君您却杀兄即位,一次会盟就为宋国所背叛,二次会盟就被鲁国所劫持,连年用兵不息,劳民伤财。小人真不知道您的所谓‘德威’在哪里?”
宁戚所举的几件事:其一是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杀掉与自己争夺君位的兄长公子纠,成为齐国国君;后两件是公元前681年的北杏之会与柯之盟,分别遭到宋国背叛,以及被鲁国大将曹沫劫持之事。
齐桓公勃然大怒,可转念想到此人不卑不亢,必定不是一般村野之徒。于是,齐桓公转怒为喜,说道:“适才寡人试你的胆量,你能当面指陈寡人的不是,齐国正需要像你这样的直言之人。”宁戚故意激怒齐桓公,又见齐桓公如此胸襟,这才心悦诚服地拿出那封推荐信,齐桓公也由此证实了宁戚确有过人的大才。
当天傍晚,齐桓公就下令预备给宁戚加官进爵的灯火和礼服。侍从进谏道:“宁戚是卫人,这里离卫国不远。国君何不派人到卫国查探一番?如果宁戚在卫国的口碑果真贤能,到那时再封爵也不迟。”齐桓公摇头道:“宁戚生性豁达,不拘小节,或许在细微的方面会有不足。如果我们在卫国查到了,再给他封爵反而不体面。他既然是我所渴求的人才,就不应该轻易放弃。”
最终,宁戚在灯火之下被封为卿士,官拜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大员),与管仲、隰(xí)朋、宾须无、鲍叔牙并称为辅佐桓公霸业的五大名臣。“桓公举火爵宁戚”的故事也与宁戚的《饭牛歌》一起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