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功勋丨从无名战士到人民教育家

2021年09月17日 09:4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27111日上午,随着三声枪响,分散隐蔽在宜兴老街的两千多农民高举红旗,臂缠红布,汇集而来,宜兴秋收起义就此揭开序幕,打响了江苏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场起义的领导者中,有一位目光坚定的年轻人,他就是共青团江苏省委的特派员:匡亚明。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99日,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10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召开江南秋收暴动行动委员会会议,制定了以宜兴、无锡为重点,首先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

  10月中旬,江苏省委派时年21岁的匡亚明等人前往宜兴,参加起义的领导工作。宜兴县委成立了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匡亚明任副书记。同时还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并决定起义日期为111日。

  白色恐怖下,起义的组织、训练、宣传、调查工作只能秘密进行。时间紧迫,匡亚明等人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发动群众,一支500余人的农军队伍,迅速组建训练完成。1031日深夜,匡亚明等人带领农军骨干潜入宜兴城中。

  1927111日上午12时,起义民众攻占了县署、公安局等场所,成立了宜兴县工农委员会,这是共产党人在江苏第一次用自己的武装建立的红色政权。

  在宜兴秋收起义的影响下,无锡、江阴、崇明等地相继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

  宜兴起义后,匡亚明回到了上海。作为隐蔽战线的主战场,中共情工人员每天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警惕叛徒的告发,还时刻面临着因党组织遭到破坏,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十年间,匡亚明辗转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根据党组织安排,秘密策动和组织学生、工人运动,他先后四次被捕入狱,既遭受过酷刑,也面对过诱惑,凭借忠贞的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

  匡亚明曾回忆,“当时处境很危险,白天出去,不晓得晚上能不能回来。”

  隐蔽战线的工作,不仅仅是潜伏在敌人心脏搜集情报,也包括身在后方,从浩如烟海的情报中抽丝剥茧寻找有用信息。

  1938年,根据党的指示,匡亚明领导创办了《大众日报》,这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向全省人民公开发行的一张党报。在匡亚明的领导下,不断传播党的声音,成为抗战烽火中的红色号角。

  1942年,根据党组织安排,匡亚明离开《大众日报》,前往中央情报部工作,再次投身隐蔽战线。

  匡亚明领导的中央情报部政治研究室,就是加强对于国内外、敌友我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为革命行动提供重要依据。在匡亚明众多的研究报告中,《论调查研究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1945年底,匡亚明重返《大众日报》,带来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在报社成立专门的研究部,这在当时的党报工作中是一个创举。研究部每天根据军事新闻,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我军每攻克一座城市,歼灭一部敌军,就会在地图相应位置插上一面小红旗。积累多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在图上一目了然。

  19475月,《大众日报》在《华东歼敌数字证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必将加速他的失败》的报道中,运用数据分析,得出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已经破产。这也是较早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新闻报道——从统计数字精准预判战局变化。

  解放后,匡亚明结束了隐蔽战线的工作,投身教育事业。对于隐蔽战线,匡亚明曾这样说:在革命生涯中,心中抱定信仰,无怨、无悔,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