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保障就业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加减法”,一方面着力“减证照、压许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持续做好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精准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同时,推动政银合作向纵深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让开办更好办
“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多维度、无死角在办事效率上做文章,全方位、无疏漏在办事便利上挖潜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好企业开办这‘一件事’。”9月8日,江苏无锡惠山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一科科长张红艳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据了解,为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他们推出企业开办线上 “全链通”、线下“专窗式”服务,依托“全链通”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将开办全流程由原6个环节压缩为“登记注册、一照准营”两个环节。“我们还设立了开办企业‘全链通’服务专区,通过高效不见面审批搭载有温度的线下服务,已实现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2个工作日,最快0.5个工作日内办结。”张红艳说。
此外,该局还运用信息化手段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建设“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平台”。实现企业凭电子营业执照“零材料”“免跑动”“全天候”在线查询登记档案,切实方便企业办事。
截至目前,惠山区民营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获悉,为支持企业发展,他们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企业开办环节大幅压减,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
“下一步将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持续完善‘一网通办’,大力推进‘跨省通办’,推广电子证照,提高登记注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融资不再难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企业占了96席,连续22年居各省首位。而作为创造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占浙江省市场主体的95%。截至2021年3月底,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9万亿元,比2020年初增长32.43%,其中信用贷款增速达55.14%,这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更多资金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聚焦困难主体、成长主体、优质主体这三类特殊主体实施精准帮扶,畅通三个融资环节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探索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评价体系,联企服务员、税务员、信贷员“三员”服务,红色金融服务这三种创新模式,助力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支持,由此在缓解微观主体融资难题上取得切实成效。
针对贷前银行不知“应该贷给谁”,浙江创新推出“贷款码”。经营主体仅需扫描二维码,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完成身份认证,填写贷款需求,有关信息经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送至金融机构,实现主体“零跑腿”。截至目前,他们累计为1.56万家主体放贷379.7亿元,融资需求满足率高达35.6%。
除了浙江,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协调属地商业银行,推动政银合作向纵深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主体超过了1.26亿,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5%以上。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获悉,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超过90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亿。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对于保护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保持就业稳定意义重大。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取向之一,把保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市场监管总局和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在税收、金融、就业、社保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对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影响,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个体工商户发展基本平稳、趋势向好,但受疫情不确定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对此,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的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减税降费、加大普惠金融力度、给予稳岗就业补贴、引导平台降低收费抽成、推动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保、建立个体工商户扶持体系等多方面措施,继续有针对性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帮扶。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加强部门和政策协同,形成合力,精准施策,持续做好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还要积极支持各地完善针对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宣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精准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措施。(记者 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