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作者:洪俊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席卷全球,各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部分国家一意孤行倡导所谓的“价值观贸易”,搞不得人心的价值链“脱钩”或关键技术“卡脖子”,扰乱全球经济和产业链运行秩序,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进入调整期。
近年来全球贸易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商品贸易和跨境投资在全球GDP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与此同时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逆势增长,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过去30年间,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从7%持续攀升至近14%,增长幅度明显,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将成为未来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球价值链逐渐出现服务化、数字化和区域化特征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又一重点领域,在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9月2日,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中国服务业进出口在2020年达到6617亿美元,过去10年间为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增长贡献超过24%,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900万个。我国正由以货物贸易为重点的“一次开放”,逐步转向兼顾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二次开放”。面对疫情挑战,我们多措并举,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让世界各国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通过深耕服贸,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一剂新的强心针。
深耕服贸,须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当前仅仅侧重于“商业存在”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服务贸易的发展需求,需要将“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等模式考虑在内,打造全新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从而补齐开放短板,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向制度性开放实现更大跨越。具体实施中,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鼓励与服务贸易相关的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应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扩大重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跨境服务贸易制度性开放水平;应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将服务领域的创新试点向更高水平推进,为向全国更广范围推广做好示范准备。
深耕服贸,须加强服务贸易领域规则建设,探索打造全国数字贸易示范区。尽管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国际规则制定明显滞后,传统的服务贸易规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复杂的服务贸易发展需求。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贸易成为新的重要贸易内容和方式。然而,全球至今还没有公认的数字贸易规则。加强服务贸易领域规则建设已日益迫切。具体实施中,应支持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展开与高标准国际规则的对接和压力测试工作,并积极作用于中国服贸领域对外开放,为中国参与高标准自贸协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发挥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打造全国数字贸易示范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着力推进规则探索,吸纳高水平境外人才。通过加快推动先行先试和政策创新,扎实推进在数字领域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国际一流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导区。
深耕服贸,须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金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产业链韧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字化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下的主要参与者。然而,近年来融资需求缺口较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获取投融资的难度。新三板现行市场的分层、融资等制度安排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已势在必行。具体实施中,应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探索并尊重中小企业成长规律,强化交易所的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好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应坚持创新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完善全链条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体系,切实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普惠金融的短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出一整套符合其特点的资本市场制度安排。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学习短评”专栏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