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扎堆不串门 扬州市民防护很自律

2021年09月05日 06:16: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目前,扬州封控小区(自然村)不再实行出入证管理,封闭小区(自然村)仍实行“每户每3天限一人”管理,在外时间限3小时之内。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大市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出入小区(自然村)时,都规范佩戴口罩,接受查验苏康码,测体温;外出采购时,市民都秩序井然,采购完毕就回家,不在外逗留。各小区(自然村)值守点不麻痹、不松劲、不大意,措施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00后”志愿者奋战月余不下岗

  连日来,“00后”王若尧在经开区砚池社区忙着为辖区内的滞扬人员整理返程材料,这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女大学生,在疫情发生后主动来到社区帮忙提供志愿服务,已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物资运送,到处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

  王若尧说,滞扬人员返乡需要的资料分成好几类,需要提交的基本材料是身份证、苏康码、行程码、最新核酸检测证明等。因此,她每天都需要通知滞扬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以保证他们人手一份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外地来扬人员需要提供车票或住宿发票,暂居扬州的人员需要提供租赁合同,离扬上学的学生需要提供学生证,只要发现缺少材料,她都及时电话或线上联系补充,再送往街道审核。

  在市区开展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时,荷园丽都北广场出现人手短缺情况,王若尧在接到支援任务后,下午便走上了信息登记员的岗位。夏日炎炎,口罩两侧的挂耳线勒得她耳朵内侧隐隐作痛。

  根据工作安排,后来王若尧在社区又当起了“接线员”,每天接听300多个咨询电话,有咨询黄码如何转绿码的,有咨询如何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有了解核酸检测时间安排的……不能当场解决问题,王若尧就添加询问者的微信,然后分类做成电子文档统计表,再一一想办法解决。

  先走引导长廊,查验巡逻都在

  封控小区现已可以正常出入,昨日早上6点多,在江阳农贸市场,已有部分市民赶来买早餐和菜肉,进入市场的过程和持证采购时一样,引导查验一个不少,岗位上都有人值守,一个都没撤。

  “进市场还是要走引导长廊,十米一岗有人提醒坚守一米线。”市民梁先生说,长廊地面划了不少一米线,居民们听到提醒后都有意识地保持一米线距离。

  在市场的入口,扫苏康码查验体温、核酸检测等程序也是和持证时一样。梁先生说,唯一不同的是,不再限制采购时间。“虽不限制时间,但大家也不会呆太久,我就买了点菜饼和油条。”梁先生说,供应不短缺,吃完可以再出来买,没必要囤货在家。

  记者在农贸市场内发现,部分油炸食品等摊点已恢复营业,市场内采购的人不多,但都佩戴口罩有序购买,其中不少是出门买早餐和菜肉的中老年人,市场内还有巡逻人员沿着摊铺劝导居民不要扎堆采购。

  村民共守约定 不聚集不串门

  “谢谢大家,要不是你们,我们家还不知道怎么过呢。”昨天上午,邗江区蒋王街道四联村后庄组村民郑宇轩一家,将一面锦旗送到为后庄组的志愿者手中。原来前段时间,后庄组的300余人居家隔离,期间遭遇连日的阴雨天气,郑宇轩家的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是前来送菜的志愿者帮他把家里的屋顶修好的。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庄上走动,还可以三天外出一次,但庄上的人都约好了,在完全解封前,大家伙坚决不扎堆、不串门。”郑宇轩说,“这么多天都下来,最后几天,我们会坚持住。”

  八月初,四联村后庄组300余人开始居家隔离。日常生活物资的购买、配送,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庄台的消杀、巡逻,每一样工作都是由当地街道、村委会、志愿者牵头做的。昨天上午,除了郑宇轩一家给志愿者们送去锦旗,后庄组还有两位村民孙蒙和姜巨宝,也分别向蒋王街道办事处和四联村村委会送去了锦旗。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