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当下群众需求,调动一切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今年暑期,山东各地公共文化场馆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创新思维模式,推动服务外延范围扩大,积极与其他领域相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说,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便捷、舒心,是公共文化服务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十四五”时期,山东紧密聚焦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将寒暑假打造成特色服务的“试验田”。
织一张体贴入微服务网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对于提升服务便捷程度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文善常表示,完善的服务网络是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公共文化就无从谈起。
8月22日,济南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座无虚席。带孩子来看书的钱玲玲,楼上楼下转了一圈才找到两个位子。“这是正常现象,要想有位子,就得早来。”钱玲玲说,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这几年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很高,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近年来济南市还注重将新技术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织就一张体贴入微的服务网。
济南市图书馆牵头成立的泉城图书馆联盟,通过过去两年来的运行,成效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泉城图书馆联盟以联盟形式吸纳了省、市、区、社区等各级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企业图书室,泉城书房等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免费开放、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等方式,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服务效益,为泉城市民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关专家认为,“网络共享”与“共享经济”思维的推动之下,泉城图书馆联盟将全面突破传统图书馆单一系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多系统的联盟通借通还,促进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
7月1日暑假开始,泰安新泰市的各处城乡书房,每天的上座率达百分之百。很多学生家长专门给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写表扬信,认为城乡书房解决了“孩子假期去哪里”的大问题。目前,山东16市城乡书房建设已全面启动。部分地市先行先试,在城乡书房的投资保障、管理运行、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积累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今年初,山东在全省启动城乡书房建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16市每市建成不少于50家城乡书房和乡村书房,打造15分钟城乡阅读圈,形成覆盖全城、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城乡书房服务网络。
建一个城乡共享大空间
今年暑期,山东多地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威海荣成市创新打造文旅驿站,将文化馆总馆与22个镇街分馆升级改造,新增“游客集散地”“海洋文化场馆”及各大景区、特色乡村等15处文化馆分馆。在所有总分馆中融入展览展示、宣传推介、文旅活动等内容,打造成为既面向市民又面向游客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体验地域文化、感受胶东风情的文旅驿站。
同时,荣成市在文化馆总分馆中开辟专区,设立文旅驿站集中展示景区景点、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旅行故事、旅游线路等,通过播放宣传片、专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推广。各文化分馆结合各自镇旅游资源情况,印制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增设文旅商品伴手礼专区,并由文化下派员专职负责进行讲解,宣传旅游资源,形成总分馆联动。
荣成市文化馆馆长徐伟说,业态多元、特色鲜明,是今后文化馆的服务发展方向。单纯依靠展览培训等传统服务,文化馆对各界的吸引力无法增强,必须着眼群众需求,用文化创意点亮城乡空间。
长久以来,山东省文化馆一直在探索提升群众参与度的方法。“时代不同,百姓的需求也不一样。”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表示,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让全省群众文化战线进一步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就是说,开展什么活动,怎么开展活动,都要从需求端来考量。
近几年,山东省文化馆创新推出百姓大舞台,分线上和线下。线下舞台位于济南市知名景区千佛山脚下,人流量大。馆内邀请全省各地文艺爱好者,一起走上舞台,展示齐风鲁韵。今年暑期7月下旬开始,因疫情防控态势趋紧,百姓大舞台改为线上展演,场均观看人数突破100万。
育一支精干高效服务队
镇街综合文化站是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桥头堡”“中转站”和“一线指挥部”,发挥着重要的“上传下达”枢纽作用。只有把镇街综合文化站建好管好用好,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向下输送优质文化资源才会有基本承接平台,村(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得到有力有序有效的管理。
这几年,潍坊青州市文旅部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围绕“有机构编制、有场馆设施、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必要经费保障”的标准要求,把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的突破口选择在抓好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上。目前,全市13个镇街都设有综合文化站,场馆设施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每个文化站都配有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当地免费开放和文化活动经费每年都提前足额拨付,夯实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用发挥明显。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认为,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基层的短板,因此需要培养一批长期扎根基层,有责任心、有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文化干部。
在威海市,各个乡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今年暑假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得益于各级文旅部门有序组织,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志愿者下沉村庄,为孩子们开展“村口培训”,既活跃了暑期生活,又传承了当地文化。
如今,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已由以前的政府独家承担,变成社会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供给、非营利组织协助供给、公众自愿供给等社会化供给模式。
威海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公益创投试点,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文化创意投标、项目运作、第三方评估等,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提升其提供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当地还通过文化时间银行,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者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该项服务按照一定规则记录服务提供者的时间,储入其“文化时间银行”账户,以便获得相关免费文旅产品、信用积分等回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