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阳澄湖大闸蟹质量追溯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年一度的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将正式开捕。那么,这一平台将如何确保消费者吃的更安全放心,实现质量可追溯?
“最后一层壳在退,现在螃蟹的平均规格应该在3.3至3.5两左右,比往年大。”俞三男在阳澄湖区养殖20亩大闸蟹。他告诉记者,虽然离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还有近一个月时间,但目前的长势及规格明显优于往年同期。除了得益于当前较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外,采用与质量安全相关的大数据管理平台也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严格遵照生产标准在生产,养殖的技术越来越好,全程不用任何药物,冰鲜鱼也不再投喂,就是增加颗粒饲料、玉米和螺丝等。那么现在的大环境情况下,万一有数据变化的话,我们就要重视了。包括现在湖区这一块,现在绝大部分都有增氧设施。”俞三男说。
2020年9月,由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负责筹建的阳澄湖大闸蟹智慧管理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全市600家用标企业全部入网。通过在试点养殖企业安装智慧养殖管理系统,在阳澄湖主要养殖区域安装智能摄像头,配备无人机巡查装备,初步实现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方面的智慧监管。养植户一改从过去的凭经验养殖转变成今天的标准化智能养殖,进而保证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陆彬介绍,“截至目前,我们在阳澄湖湖区和沿湖高标准池塘共设立了23个监管示范点,可以实时监控蟹苗的投放量、投入品饲料,还有整个养殖环境的水质。一旦发现超标,平台立刻进行预警提示。”
这且不算,从苗种投入到养殖过程,再到销售环节,通过该平台还可以实现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通过二维扫码,可以查询到出品大闸蟹产自哪个养殖户、哪家企业,而且它整个质量的要求,里面信息都有,可以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购买、放心地食用。”陆彬说。
为更好地推动质量可追溯,阳澄湖大闸蟹还实行一蟹一扣管理。根据阳澄湖大闸蟹生产者的养殖面积,按每亩600只回捕率的标准发放蟹扣。为区分不同的养殖区域,2020年协会将蟹扣分为红色蟹扣和绿色蟹扣,红色蟹扣代表阳澄湖围网养殖区域,绿色蟹扣代表池塘高标准养殖区域。据统计,2020年全市共发放蟹扣数量为3200万只,用扣后扩大了阳澄湖大闸蟹的销量,保护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提升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通过实地调研后,对阳澄湖大闸蟹智慧管理平台的试行给予了充分肯定。“包括用摄像头的方式把生产过程记录下来,包括预警系统提示,这对于在农安领域推进智能化信息化还是很管用的。希望智慧监管平台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提升、品质提升和市场拓展。”
阳澄湖大闸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范围,涉及相城区、常熟市、昆山市、工业园区所辖共六个乡镇,区域面积为516.04平方公里,生产面积为27.61万亩,其中湖面面积1.6万亩、高标准池塘面积26.01万亩。2020年,阳澄湖大闸蟹湖区养殖户2229户,高标准池塘养殖户7822户,协会授权企业710家,年产量为10260吨。据了解,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时间与去年基本接近,仍然在9月中下旬。
“今年气候条件好,对大闸蟹的生长比较有利。所以,根据我们的抽检及养殖户的反映,今年大闸蟹的规格比往年要大些,预计总产量将有所增长,或许又是一个丰收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公室主任姚水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