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谢晓刚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承担好这一使命,就要为青年一代培根铸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才受学生欢迎。上好“大思政课”,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政治保证,是赋能中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内驱动力。
与时俱进,“大思政课”火起来、活起来。“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内涵厚实、内容鲜活。比如2020年6月,教育部思政司指导组织的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系列微党课在线上启动,共有57所高校的29位党委书记、校长以及96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骨干云端开讲,生动讲述战“疫”中的高校担当,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反响。近年来,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内容的“大思政课”,在神州大地不仅火了起来,更是活了起来,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赓续血脉,“大思政课”蕴含丰厚养分。百年党史是“大思政课”最生动的教科书,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伟大的“密码”。讲好“大思政课”,必须具有历史大视野。高校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微党课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历史故事;北京理工大学把带有鲜明红色印记的校史校情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新教职工入职的“第一课”,每年开展“学史明志”“延安寻根计划”等学习实践活动……坚持大历史观,充分挖掘党史红色资源,讲好“大思政课”,才能使青年学生从中汲取丰厚养分,引发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激发爱党爱国之情、强国报国之志。
春风化雨,“大思政课”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打动学生、引导学生。青海实施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批分类组织开展主题活动1100余场次;同济大学每年组织新进教师、新增研究生导师分别开展30学时、20学时的岗前培训;合肥工业大学举办“说课”比赛、教学案例研讨等200余次……广大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大先生”。触及灵魂、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正从“长情陪伴”进阶到“深以为然”。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构筑起高等教育的育人大计。让每个新时代青年在思政课堂笃定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扬起人生第一面风帆,成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