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者分享大运河故事 康熙乾隆南巡也是为了治河

2021年07月10日 08:58:27 |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中国大运河源远流长,这条河也和中国历史紧密相连。昨天下午,作为江苏书展扬州分展场活动,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姜师立,来到扬州新华书店汶河路店,和读者们分享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3200公里大运河是活的历史

  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的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段浙东运河的总称。中国大运河地跨南北,北至北京,南抵杭州,流经35座城市,全长3200公里,至今大运河还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功能。

  大运河是政治一统的权杖,秦汉之后的大一统帝国,正通过大运河这一根强有力的权杖,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大运河是帝国漕运的通道,成为维系封建王朝安危的国之命脉;大运河是文化融合的纽带,大运河让南方北方之间的相互交流,推动了南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是中外交流的纽带,大运河连接起了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是水利工程的奇迹,代表着农业文明时期的水利工程技术最高成就;大运河是沿岸人民的母亲河,滋养了城市居民。

  大运河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大运河的初创阶段,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就是邗沟的开凿,魏国开凿鸿沟,秦国开郑国渠等,这都是为了服务诸侯争霸。中国最早的运河,有陈蔡运河、江汉运河,真正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就是吴王夫差的邗沟,邗沟串联湖泊,流入淮河,让夫差能运兵到山东,和齐国争霸。秦汉两代的运河是大一统帝国漕运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体系。

  隋代是大运河第一次实现大贯通。隋先后开凿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实现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运贯通。隋炀帝贯通的大运河成为之后历代中华大一统帝国的水上生命线,成为沟通中国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大动脉。到了唐朝,大运河还连接起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宋代建立了独立的运河管理机构和全国性的漕运专门机构,制定了完备的漕运制度。

  大运河第二次大贯通是从元代开始的,形成了基本南北直行的走向,来自南方的漕粮物资可以直接抵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明朝不断完善漕运管理制度和机构,使大运河一直发挥着漕粮北运的重要作用。清朝依旧沿用南北大动脉大运河,康熙、乾隆六次南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治河。 记者 王鑫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