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晶晶
(作者白晶晶,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新闻工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暑期来了,“孩子去哪儿”是困扰不少家长的现实难题。
7月9日,教育部官网发文,明确支持开展暑期托管。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中,两个“不得强制”的要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其二是,暑期托管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此外,通知还重点强调,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依托学校资源,解决暑期无处安放的童年,对不少地方而言,都是新尝试。确保暑期托管“不走样”,还要“拼出彩”,这份考验着实不小。这次教育部专门发文,也可视作一剂预防针。在可能的问题出现之前,先行列出政策导向和解决方案,坚持预防在先、提醒在前、防微杜渐。
从现实来看,今年暑期校外培训“凉”下去,随之而来的是公办托管的“热”起来。不过,既然是第一次吃螃蟹,公办托管在受到青睐的同时,引发疑惑也是在所难免。很多家长提出,既然各地校内托管强调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如何防止学校“托”而不管,确保假期在校也能拓宽眼界?如何保证孩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得到多元化的收获?也有部分教师表达了担忧,“北京、河南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谣言甚至一度在网上流传。
这次,教育部专门发文强调暑期托管两个“不得强制”,目的也正是回击谣言、正本清源。《通知》中明确暑期托管的公益普惠原则,强调保障教师权益的重要性,也建议各地积极拓宽社会资源,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
说到学生暑期谁来管,前天的一则热搜,让有娃家庭看得心生艳羡。
河南郑州,饭点到了,一群孩子在家里排队打饭的视频走红。要问为啥这么热闹,原来是姑姑带着7个孩子过暑假。据当事人介绍,侄子侄女暑期就来姑姑家,姑父当好炊事员,孩子们同学习、同嬉戏,不仅交流了感情,还培养了集体生活的能力。
网友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的亲戚”。由此也引出一个话题,学生暑期谁来管?此前,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如果家里没有“别人家的姑姑”,又没有老人帮手,想让孩子不“脱管”,只能送进校外培训班。
于是乎,每逢寒暑假,家长钱包都要“热缩冷也缩”,提前报名五六个辅导班,把假期“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暑期俨然成为“第三学期”,孩子不是在上辅导班,就是在上辅导班的路上,比正常上课还累。
校外培训野蛮生长,一些商家借机敛财;家庭负担日益沉重,暑期成了套在孩子头上的“枷锁”。双输的局面、问题的弊端,都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今年7月,中消协也特别发布消费提示,暑期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提醒广大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
其实,公办托管也好,校外培训也罢,暑期怎么过的关键,应该是找回假期的本真,让教育不再成为家庭焦虑的源泉。站在暑假孩子如何“管”背后的,是如何“托”起孩子的童年,是如何祛除功利主义倾向,让孩子真正找到拓展兴趣的平台。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