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奔赴延安

2021年07月05日 22:47:07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党的历史,就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引领无数青年奔赴延安,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识分子达10多万人,其中相当部分是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当中不少人家境殷实,接受过良好教育,而当时的陕北在经济和文化上十分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到延安去不仅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原先较好的生活条件,还要面对漫长艰辛的路途,更要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关卡。即便如此,当时的进步青年仍然甘愿用汗水和生命来铸就这条理想与信仰之路。踏进延安边界,许多人热泪盈眶,甚至匍匐下来亲吻这片黄土地。这样的场景不免引人深思:在引领青年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当时延安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那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过来?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面对日本大举侵略,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甚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要将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又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一切武装力量从军事上抵抗日本侵略者,还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全面抵抗日本的侵略。为培养抗日干部,党在延安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直到抗战结束,“抗大”一共培养了十多万名抗日干部。为激励“抗大”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责任,毛泽东让凯丰为“抗大”创作一首新的校歌,并由吕骥谱曲:“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首歌曲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排除艰难险阻,向着延安这个红星照耀的地方汇聚。在民族危亡关头,高举爱国抗日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和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不仅担当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担当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这种先锋队的形象,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爱国青年来到延安。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以科学理论感召广大青年。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凸显和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问题的解释力、说服力。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这样的篇章。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回忆说,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迷茫年代,《论持久战》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豁然开朗”,觉得抗战有希望了。也正是因为看了《论持久战》,他才坚定了去延安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人还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大众化,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凸显和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大众哲学》就是当时启迪无数有志青年的理论著作。它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就在于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并且紧密联系实际。例如《七十二变——现象和本质》《猫是生来吃老鼠的——目的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篇目,用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的写法,将哲学从高高在上的殿堂拉进广大民众的生活。《大众哲学》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实现了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革命性转变。

  在党的领导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知识的氛围在延安日渐浓厚,延安也由此成为一座学习之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纷纷涌入延安各个学校学习。据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延安接纳的青年学生一半以上进入“抗大”学习。随着奔赴延安的青年人数不断增长,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等不同专业领域的高等学校相继建立。延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延安革命青年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治理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革命圣地。延安是朝气蓬勃的革命圣地。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治理下,延安可谓一座“青春之城”。作家丁玲感慨道:“我原以为这里的人一定很褴褛,却不料有这样漂亮。我更奇怪,‘为什么这里全是青年人呢!’老年也好,中年也好,总之,他们全是充满着快乐的青春之力的青年。”延安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歌咏城”,延安城里到处都是歌声一片。诗人何其芳曾这样写道:“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地,是由于生活太快乐。”《延安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一大批革命歌曲,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饱含着神圣使命感和艺术独有的力量,成为当时延安青年的精神食粮。

  延安还是清正廉洁的革命圣地。1940年,毛泽东自豪地说,在延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毛泽东所说的并不夸张,那时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净土,是众多爱国青年向往的新世界。同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造访延安,毛泽东盛情宴请,却只有白菜、咸饭,另配一味鸡汤。在目睹了国民党在重庆的铺张浪费和共产党在延安的艰苦朴素后,陈嘉庚不由感慨,共产党的领袖如此简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朝气蓬勃,对当时的进步青年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这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对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更要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引领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新时代的青年呈现出与其父辈极其不同的特点,知识储备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个性更加鲜明。因此,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尤其要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话语和方式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要通过古今中外的比照,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要针对青年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困惑和困难,提升青年政策的回应性,增强广大青年的获得感。总之,只有团结和引领青年,党才能始终得到青年拥护,才能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16CDJ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