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几天,不少高校公布了录取通知书的样式,创意新颖、设计感十足,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引入“盲盒”设计,“南航人”参与研发的C919客机、长征五号火箭等国之重器被制作成徽章,送到新生们的手上,成为一份独特的纪念品;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则向学生附送了两粒莲花种子;哈工大录取通知书会发光,寓意“‘哈工大人’都能绽放自己的色彩”;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似园林屏风,整体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元素……
不知从何时起,展示录取通知书成了高考季后的一个“例行”话题,不少高校在通知书的设计和制作上都下了大气力。这些录取通知书,从设计风格到植入理念皆各异其趣,有的是形象诠释学校办学特色,有的是浓缩了大学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有的则是给考生送上美好祝福和期待。小小一折,创意无限。告别了过去的千篇一律,如今的录取通知书在传统功能之外增加了新的元素和意义,既有颜值,也内涵满满。
一些大学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上别出心裁、创意十足,这是一种大学形象和办学理念的自我构建与推介。一方面,以更温情的方式表达对新生的欢迎和祝福,另一方面,向新生送上别具一格的“见面礼”,更具体地展现办学特色与理念。可以说,这是学校与新生的第一次互动,也是双方第一次精神上的连接。
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争奇斗艳”的场景,不无声音对这种创新是否必要存疑。的确,社会对于大学的期待,包括对其创新的要求,不仅仅是在一纸录取通知书上“做文章”。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注意与新生的第一次接触,愿意拿出更多诚意和智慧,力求在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小事”上做到极致,这与大学本应该追求的“大”并不冲突。更何况,在细节上的创新,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实践。
录取通知书的创新比拼,不仅倒逼大学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也让更多大学有了自省机会——我们应该向学生展示怎样的形象?我们希望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的育人特色和文化到底是什么?因为,不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再精致、再多科技植入的录取通知书,也很难真正打动学生。此前,中国大学校训高度雷同的现象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不妨将录取通知书创新视作一种纠偏,以此鼓励更多的大学思考和诠释自己的个性。
越来越精致且花样百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啻为一种美好的承诺与期许。要指出的是,对于新生来说,大学所承载的美好期许和意义,录取通知书的创新式表达只是一个开始。要将录取通知书所展示的美好变为现实,学校需要以更大的行动去践诺,新生们也应该带着美好期许,在人生的舞台上踏实书写好每一笔。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