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正迅速“置顶”。科研工作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创?怎样做?
在“数创新局 宁聚新机——2021南京创新周·懂行中国行华为南京城市峰会”现场,专业人士从“加、减、快、慢”四个角度进行了解答和分享。
新华财经副总经理、亚金协绿金委副主任刘凡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科研工作是“从0到1”“从1到N”的持续接力过程。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做好“加减法”。
“做加法对于现在的科技创新来讲比较重要。”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表示。董世敏所说的“加法”,背后是当今产业融合加快的态势。
董世敏以汽车产业举例,汽车既需要整车厂,需要半导体产业公司,也需要对消费者有感知力的公司。今年汽车缺芯片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就要求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将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加速产业融合。
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力,其中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科技创新“做加法”,可以在这些要素领域“赋能”。
董世敏指出,比如一些科技创新人员对于市场或者管理不擅长,可以为他们加入管理的体系和理念,为他们“赋能”。此外,要注重传播,科技创新要实现商业化,需要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这就需要做好传播。
科技创新不仅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忌好高骛远,益立足实际。
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认为,科技创新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减法”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在创新目标的设定上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在创新治理方面,不能对科研人员,包括科研机构进行太多行政上的约束。
近些年,多部委陆续发文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张华表示,应该在一些现有的治理体系上,包括成果转化各方面的规制上做减法,把科研人员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
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张华也呼吁对企业做“减法”,政府需要做的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创新服务,让一些创新的政策做到润物细无声。
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科技创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科技创新是否应该“求快”呢?
“快慢都是相对的。” 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助理野永东说。成立于2018 年的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野永东表示,从研发的角度来讲,紫金山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如果对研究成果一味追求快,可能就不会出来好的成果,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从生态培育的角度来讲,也不可能快。互联网诞生至今已经几十年,才形成一个大的环境。现在互联网在支撑实体经济上遇到瓶颈,所以要建立下一代互联网,这正是紫金山实验室一直在潜心研究的未来网络。
紫金山实验室研发了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交换设备操作系统,为给未来的网络做铺垫。这个网络从2011年开始研究,近期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这种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创新是华为公司的基因。华为数据通信副总裁孙建平认为,科技创新既快且慢。
所谓快,是指在战略方向明确后要加快投入、加快实践、加快迭代。所谓慢,是指在参与过程中会遇到关键技术要攻克,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战略耐性。通过专利、论文、标准去构筑核心竞争力。
据悉,华为在智能云网的解决方案中有一项关键技术叫SRv6,该技术从2016年开始研究和设计,开发、标准、专利、产品化落地也同步推进,2020年年初正式发布,历时接近四年。
孙建平指出,SRv6发布之后,各行各业形成一股浪潮,在政务外网、金融骨干网、电力数据网、运营商5G承载网广泛应用,引领了云时代的网络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是既快且慢,没有捷径。”孙建平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