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恢弘大气的舞台效果瞬息变幻,荡气回肠的历史过往一幕幕上演,在声光电的炫目呈现中,在热血激昂的千人合唱里,一场回顾党百年历程的史诗级演出正蓄势待发。6月29日,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咏文艺演出《永远跟党走》,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目前,彩排已进入尾声,全体演职人员正在对表演进行最后的打磨。
彩排画面
记者见到演出总导演李春燕(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政工保障室、国家一级编剧)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舞美中心主任、晚会舞美负责人牛震平的这天,她们刚刚经历了一次通宵达旦的“头脑风暴”——根据首次联排效果商议调整方案。直到接受采访时,两位也只见缝插针地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但她们并没有显现疲态,依旧兴奋地为大家揭秘演出的种种细节。
导演李春燕在彩排现场
四个篇章 走过建党百年
李春燕说:“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歌咏演出《永远跟党走》以歌咏的形式展现百年党史中的重大时刻,这与以往演出相比,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它既体现了群众性歌咏的特点,又拥有综艺性大型歌咏晚会史诗般的呈现。”
歌,是整场演出的“主角”。29首歌曲经过有机艺术编配,融入演出的四个篇章,分别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各篇章、各节目间衔接流畅紧密,一气呵成,在短短2小时里串联起建党百年的历史。
据李春燕导演介绍,这些歌曲多为大家耳熟能详、且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的,能够让观众们一听就瞬间“回到”某个年代,譬如听到《七子之歌》会想起澳门回归,听到《春天的故事》会忆起改革开放。但主创团队并不想止步于此,“如果不能用一个主线去串接这些歌曲的话,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只是听到了那一首歌,缺少真情实感。”李导说道。于是,编曲、舞美设计、舞台调度等共同发力,对经典歌曲进行重新编排与创作,又根据主题设计串联起歌曲形成单元,推动歌曲从单一的声音表达延伸为情境化的表达,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3600多名演员 同台献礼
演员,是歌曲的演绎者,因此,演员也是演出效果顺利呈现的保障。为彰显“人民拥护党、永远跟党走”的群众性,有近2800名在校学生(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戏剧学校、南京市艺术小学9所在宁学校,其中2700名为大学生),参与合唱、手持屏、舞蹈、情景表演等,演出班底总人数有3600多人。
彩排画面
每周排练7天,周一至周六每天排练3小时,周日全天排练,这些学生从4月15日开始在学校分篇章排练,6月10日前后陆续进入奥体中心联排,至今已经坚持了2个多月。在这期间,学生们在兼顾学校课业和排练的同时,还要见缝插针地学会演唱所有的歌曲。“学生们共同克服种种困难,这令我们主创团队非常感动!”李春燕说。排演现场成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的生动课堂,参与表演的过程,就是党史教育的过程。青年学生们借着参与演出,走进党史重大事件、化身党史上的英雄人物,用嘹亮的歌声、挺拔的身姿和英雄们跨越时空遥相呼应。
“黑科技”加持 呈现恢弘舞台
在占地4500平米的舞台上,庞大的演员群体需要根据节目设置,准确快速地变换队形、转场,记者在彩排现场发现,这看似艰巨的任务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样的井然有序,除了需要演员们的训练有素,也离不开舞台的精心设计。
据舞美负责人牛震平介绍:“光是基础舞台的设计稿就有二三十套。因为基础结构要承载3000多号的演员,还要满足近千人的快速换场,所以我们使用了各种手段:比如升降平台,又比如采用视觉错位的方法,通过屏幕开合完成转场。另外,为了方便演员们的转移,我们还在舞台下方开辟了多条通道,贯通后台化妆间和休息区,方便演员快速进退场。”
为了配合演出主题呈现更加恢弘的效果,舞台“黑科技”的加持成了演出的一大亮点。1200组数控动能球组成的小球矩阵悬浮在舞台上空,时而变成党徽,时而变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时而变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400组特别定制的远程控制手持LED屏由400名学生演员控制,不停变换出黄河之水、城墙等图案。李春燕说:“小球矩阵配合篇章综述形成党徽等特定的立体标识,手持LED屏则会在舞台横向移动或纵向移动,产生空间变换和环境变换。”
小球矩阵
据了解,1200套能动球的使用是小球矩阵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应用,它所形成的的画面是前所未有的。而400组手持LED屏的使用也是其首次被运用于舞台演出。“手持LED屏以往多在广场上使用,体量较大,通过航拍渲染一种氛围。而在本次演出中,我们让手持LED屏和演员形成一种人屏互动,将手持LED屏的构图与舞台表演的结合,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场面,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呈现。”牛震平说。
如今,正式演出已进入倒计时,关于演出的所有谜底也将全盘揭晓,到底这部建党百年奋斗史将如何呈现?江苏卫视、荔枝新闻、我苏网将于6月30日21:15同步播出,敬请关注!
记者/王烨 摄像/谢自强 张云鹤 剪辑/宋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