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战线那些事儿 | 与淮海战役休戚相关的“北线何、张起义”中,张、何分别指谁?
1946年仲夏,南京闷热异常。入夜,喧嚣渐渐褪去,五台山外僻静的街巷边,一名男子正焦急地四处张望。不久,一辆黑色别克汽车疾驰而来。仓促停靠间,男子迅速跨上车,不等坐定,汽车便已开动。
坐在后排的是周恩来,与他秘密会面的男子叫张克侠,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而他的真实身份,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特别党员”。
1929年入党以来,张克侠利用自己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掩护党的地下工作,秘密为新四军传送情报和军需物资。在国民党多次反共行动中,保护了上万名革命志士安全转移。
潜伏敌营已是第17个年头。这一次,张克侠接到新的任务——周恩来提出明确指示,要选择有利时机,争取策动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
在危机四伏的南京街头,这次短暂的会面,为日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埋下关键性的伏笔。
皓月当空,长夜将尽。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中原重镇,这里,将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场之一。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计划率先歼灭驻扎在碾庄的黄百韬兵团,然而部署在贾汪的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挡住了部队的南下之路。国民党军多个兵团正在向徐州集结,敌众我寡,战机稍纵即逝。
此时的徐州城内,风声鹤唳。“剿总”司令部门前,重兵把守,如临大敌。
张克侠迎来了一生中最为焦虑的一天。
不久前,他将一份《徐州城防部署图》递送解放军,中共中央派人秘密抵达徐州,与张克侠研究与解放军配合的具体办法。根据党中央指示,张克侠必须尽快争取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起义,为战局抢得先机。如今战事胶着,阵前起义蓄势待发,可偏在这个关口出了变故。作为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张克侠突然被调离部队。
原来,张克侠此前策反了许多西北军高级将领,引起不少国民党军队内部顽固派的猜忌。这当中就包括他的顶头上司、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碍于张克侠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冯治安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这次大战当前,他却以开会为由,将张克侠牢牢困在距离贾汪前线四十多公里的徐州“剿总”司令部里,不得脱身。
从黎明到黄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到深夜,会议仍在继续。初冬的凛冽浸透着被困的焦虑,张克侠心急如焚。期间,他多次提出要赶回前线指挥作战,却被冯治安以各种借口拒绝。
8日凌晨1点,张克侠提出,继续讨论也是徒劳无益,不如让大家先回去休息,天亮再议。这招缓兵之计明显奏效,获得了大多数与会将领的赞同,会议这才结束。
凌晨4点,司令部里一片寂静,张克侠却在焦思苦虑。虽然起义军大多是听命于他的老部下,但这种时刻军心惶惶,如果再不回去主持大局,恐怕多年心血将付之东流。
趁着大家都在熟睡,张克侠悄悄叫醒司机。他们乘坐一辆吉普车,突破守备森严的警戒,冒死向贾汪驶去。
上午8时,张克侠终于赶回部队。
1948年11月8日10时整,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第五十九军全部、第七十七军大部,共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宣布起义,敞开了徐州的东北大门。解放军势如破竹、直捣徐州,国民党军上下混乱、惊恐动摇。
贾汪起义宛若惊雷乍响,拉开了这场伟大战役胜利的序幕。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此前,他曾亲自授予张克侠刻有自己名字的“中正剑”,但他万没有料到,这位功勋卓著的“佩剑将军”,居然是直插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利剑。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曾经说过:如在贾汪耽误四个小时,那战局就不一样了。
毛泽东激动地评价说:这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
“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敌营20年舍生忘死,一次次出色完成党托付的重任。危机面前的化险为夷,映照的是共产党员的大智大勇;艰险时刻的挺身而出,彰显的是他对党的赤胆忠诚。张克侠用他的坚定执着,为中国革命建立了无声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