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份“舌尖上的夏至”食谱 消夏避伏小窍门请查收

2021年06月20日 19:24:4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所以夏至日,不仅是太阳北行的极致,也是万物生长的极致。唐诗《夏至避暑北池》中写道:“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意味着,夏至过后,炎热的夏天就正式开始了。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夏至日在古时候非常受人们重视。早在周代,人们就会在夏至举行祭神仪式,《史记•封禅书》中有“周官曰:‘……夏日至,祭地祇’”的相关记载。宋代《文昌杂录》则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如今,夏至虽然没有了假期,但研究一下时令饮食倒是不错荔枝新闻特邀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季中扬一起探秘“舌尖上的夏至”

  冬至饺子 夏至面

  季中扬教授表示,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北方自然也相比南方更加注重夏至的仪式感”。尤其是那句“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北京指南》“礼俗”中就有记载:“夏至日,人家多食面条,且制糖蒜。”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人们就会大啖生菜、糖蒜、凉面,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山东,夏至这天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极具农家生活的情趣。

  “食补 消夏避伏

  由于南方入夏要早于北方,南方人的夏日仪式感早在夏至前就已开始

  相比夏至,南方重视立夏,《金陵岁时记》等民俗文献中记录的夏季食物,大部分与立夏有关此外,距离夏至日非常近的端午节,也是夏天的节日,悬艾草、沐兰汤等习俗都与夏日公共卫生防护有关。在南方,无论是立夏、端午、还是夏至,家家户户吃的马齿苋、绿豆汤等食物,都有应对季节转换消夏避伏的作用。”季中扬教授说道。

  比如打个六月六,绿豆皮儿好煮粥就是南通人的夏至习俗。绿豆本就是夏日暑热的标配,凉凉的绿豆汤,粉粉的绿豆沙,糯糯的绿豆粥——每一种搭配,都是最甜蜜最解暑的夏之记忆。除了绿豆粥,夏至日,南通人还会来上一碟佐酒佐粥的酱油嫩花生,加上“六月黄”蟹肥膏红,再配上陈年花雕一起烹制,好吃得打嘴不放。

  另外,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还特加一盘蒲丝饼。并且在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原因,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讨彩求安 修身养性”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但由于夏季气候炎热,容易中暑、生病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阴气渐渐开始生长。因此,旧时在夏至之时多驱鬼讨彩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季中扬教授说这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密切相关

  以南京为例,每年夏至这一天,一大蓝边碗里堆满了长长的面条,放上马齿苋、豆芽、芹菜、胡萝卜丝等时节菜,红红绿绿非常好看。再来一块澄黄的豌豆糕也是南京人夏至不可或缺的彩头,寓意着步步高和平安吉祥之意。

  无锡,人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