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新周|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浦口举行

2021年06月20日 17:55:1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业被视作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一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直接关系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6月20日,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作为“2021南京创新周”唯一涉农重点活动在南京浦口举行。相对于传统种业,生物种业则是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和胚胎工程育种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动植物育种领域,培育一大批性能优良的突破性新品种,并围绕这些新品种的培育、生产和推广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那么,生物种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生物育种、基因编辑、信息化智慧化等新技术商业化应用前景如何?如何实现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物育种体系又何以构建?在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面对一个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大咖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呼吁:“品种作为生物种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说:“这次打种业翻身仗,最大特点是上下高度一致,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充满信心,因此,要在‘打好’上下功夫,在‘好’上做文章,解决‘卡脖子’突出问题。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做了题为“加大新品种保护力度 激励育种原始创新”的主题报告,他表示,“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认为:“要改变我国部分核心种源受制于人的局面需要在优体系、强基础、破瓶颈、明分工、重保护、强应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希望在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中,江苏南京能够更多地担当,一方面服务好国家种业发展全局,另一方面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说。

  论坛现场,江苏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江苏生物种业产业创新中心、现代林业与园艺产业创新研究院、长江经济带粮食产业工程院等一批现代农业创新载体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作为全国首个、华东地区唯一、部省市共建的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于2018年5月正式在浦口区实体运作,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为现代农业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

  后发也可先至。仅仅三年,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就引进了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李德发、张福锁等10位院士,入驻农企近百家,逐步打造出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就在今年6月初,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江苏南繁基地共建共享合作成功签约,双方将在种业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推广上携手探索、精诚合作,依托双方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共同打造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精耕现代生物种业发展的“试验田”。

  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浦口区有长江三桥生态廊道孵化展示基地,与汤泉农场、永宁街道也已开展合作。放眼江苏,已挂牌连云港灌云、镇江丹徒等科研转化基地……今年3月31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组织了部分高质量企业前往宿迁市泗阳县开展技术服务对接,助推优质项目在泗阳落地生根。

  “十四五”期间,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聚焦高科技农业,加快构建农业发展核心引擎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好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作用,以载体建设支撑创新、以招才引智引领创新、以体制机制保障创新、以功能配套服务创新,用“先锋军”的姿态,开拓出一条产业科技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融合集聚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杨尔希 编辑/赵梦琰)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