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饭圈”出手,盯紧粉丝经济背后的“操盘手”|荔枝时评

2021年06月16日 13:50:3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和生

  (作者和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给偶像投票雇人倾倒牛奶,粉丝之间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饭圈”乱象,为公众诟病久矣。

  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各类有害信息。

  在当前的互联网生态下,饭圈的“疯狂”已严重干扰了正常传播秩序,浇灭了理性讨论和逻辑思维的火花,对众多参与者造成了伤害,甚至对偶像造成了反噬。而饭圈的种种乱象,更是直接戕害了正处于价值观构建时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整治饭圈,还饭圈以清朗,将青少年从畸形、异化的饭圈绑架中解救出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等多个环节,对包括诱导粉丝应援,粉丝互攻,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号召粉丝刷量控评以及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等5类“饭圈”乱象进行针对性整治,强调规范平台、经纪公司、粉丝团等责任主体的行为,充分说明中央网信办这次要打的,是一场直击重点而又全面周密的有准备之仗。

  有调查显示,90后群体中追星族占比不到三成(26.78%),95后粉丝比例为50.82%,而近7成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一族,饭圈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

  饭圈的畸形、异化原因复杂,“肇事者”甚众。其中,经纪公司、粉丝团体刻意引导与鼓动低龄化、职业化的粉丝参与明星各类“打榜”“控评”“反黑”等活动,将粉丝与偶像结成一荣俱荣的利益、情感共同体。而这样具有盲目性的“乌合之众”从与偶像产生“高频互动”的假象中来获得参与感和陪伴感。如果青少年将饭圈内“党同伐异”的思维逻辑带到线下,摒弃批判性思考,不愿学会接受和包容,就可能形成单一极端的心理。 

  而粉丝团体中早已出现了职业粉丝,他们组织结构完善,每个“粉丝”在成为消费者的同时,又会推销自己的产品(偶像)、拉新粉入圈,这样“传销”式的粉丝社群扩张,又极易衍生更多的网络暴力。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在粉丝的价值引导、活动组织、粉丝与偶像互动等环节上对经纪公司、粉丝团体依法依规地予以规范、监督与整治。

  同时,在流量时代,一些网络平台准确抓住了各家粉丝的“流量焦虑”,即把网络数据作为偶像红不红的关键指标,推出各种形式的榜单,迫使粉丝在各种社交媒体、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等平台间“打榜”“刷数据”疲于奔命,进而攫取利益。平台对粉丝刷量、打榜、控评以及各类线上集体活动的监管,也都需要网信办联同其他部门将之纳入监管范围,进行有效规整,紧盯粉丝经济背后的“操盘手”。

  在粉丝经济的生态圈中,还有种种“隐秘的角落”。粉丝团体的组织运营,就猫腻重重。例如,据介绍,一个300人左右的“粉丝团”一年所产生的费用至少在五六万元左右,这些收支大多缺乏合法凭证,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在采购环节,创收灰色收入的招数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一件粉丝团的会服的成本价基本上在40元左右,会员价一般是50元或60元,非会员的价格更高,如果卖出去1000件,就可创收20000元。除了会服,还有荧光棒、会费、外地粉丝门票、赞助等等创收项目。这些收入,显然未被纳入缴税范围。

  对饭圈出手,就应该有的放矢,对粉丝经济各参与主体予以整治,对粉丝经济的各展现环节进行规范。

  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此次专项活动,可谓开了一个好头,通过专项整治,可以总结经验、进一步发现问题,为将来常态化管理打好基础。

  可以说,规范、整治饭圈,就是保护青少年,就能让众多青少年免受饭圈不良风气的熏染,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今后,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机构仍需要不断出手,多方联动,共同为推进饭圈清朗化、粉丝生态健康化而努力。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