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大运河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文化遗产最丰富、流经城镇最繁华的省份。近年来,江苏围绕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的目标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推动运河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努力建成全世界人民为之向往的江苏运河家园。
文旅融合 使运河令人向往
这个端午假期,在常州市邹区镇泰村村的运河畔,第四届江南运河插秧节拉开帷幕。插秧、摸鱼、裹粽……200多个家庭亲子互动,体验妙趣横生的农趣劳作,感受着被运河水哺育着的水乡大地。不少家长和孩子表示,常州这些年来打造运河旅游观光带,运河周边玩的地方很多,感受运河风光已经成为了常州人周末和假期的常态。
大运河常州城区段由西向东横穿市区,长约23公里,被列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之一。 利用好运河文化,正成为常州打造"高质量的旅游明星城市"的关键抓手。在这里,江南水韵、红色记忆、老城厢等常州独特的文化元素被不断发掘,延展丰富“大文创”产业内涵。天宁区将运河文化与党建结合,将党建元素有机融入大运河建设保护中,以“红运常流展长卷,千载一水育龙城”为主题,整合沿河地区党建和旅游、生态、人文、产业等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线路。今年以来,运河沿线的红色青果展馆群、中华纺织博览园等红色“打卡点”已经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钟楼区依托运河自然风光,深入挖掘名人故居、工业遗存、文创非遗等特色元素,打造了一条集艺术、设计、创意、研学等元素的运河文旅观光带。仅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每年就要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在常州,“文化助推旅游、旅游带动商业、旅商激活文化”的良性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徐州市多元呈现两汉文化、运河文化,全力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大运河在宿迁皂河镇拐个弯,成就了繁盛而热闹的一景,“水美宿迁”风光愈发旖旎。作为支流流经城市,南京市加快推进胭脂河、胥河、外秦淮河融入大运河文化带体系。泰州市、南通市充分挖掘古盐运河历史文化内涵。盐城、连云港作为辐射区,也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精品文旅线路集中推出,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下,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文旅品牌被不断叫响。
转型发展 以运河联通天下
作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运河依然承载着巨大的航运功能。运河江苏段2020年货运量达到5.3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江苏把大运河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全国首倡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创建工程,苏州、扬州、淮安等四个代表性特色航段先导段顺利推进。
以淮安为例,该市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推进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快示范区建设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游园和绿化带建设,搬迁企业10家,拆除码头6座,修复护岸2万1千平方米,补植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京杭运河淮安段沿线已成为集休闲、健身、游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空间,再现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繁华景象。
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党委委员、六级职员薛森表示,根据安排,“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苏北运河全线475公里的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力争通过3年时间努力将大运河打造为安全畅通、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绿色航运、“美丽中轴”。
与此同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仅要在国内走在前列,江苏也在积极让运河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总部位于扬州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是我国唯一在运河领域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截至今年已经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率先探索实践,推动国际运河文明交流互鉴、世界运河城市合作发展,擦亮大运河这张国家级名片,不断彰显大运河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更多江苏智慧和力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