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校地之力,近期江苏高校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力量雄厚的江苏,正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瞄准行业卡脖子技术,发出海纳百川的人才动员。
6月7日,在南京江北新区,总投资220亿的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国际创新港正式启动建设。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国际创新港位于东南大学原浦口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200亩,规划建设载体面积180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规模220亿元。
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为目标,创新港重点瞄准生命健康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首先启动的则是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园的建设。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集成电路现在是卡脖子卡得最狠的。在我们指甲大小的一块芯片中间就有150亿个晶体管。150亿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全世界所有的水管、用电的管道等集中在一起。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而且我们一定要赢。”
创新港并非仅仅针对技术创新。丁辉介绍,以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园为例,将在聚集国内 EDA(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 先进人才和企业同时聚集国际的一流团队:“它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这里有我们东南大学的核心的团队、核心的项目,但我们更多的是开放的。创新港的管理体制也是开放的,例如EDA创新中心,实行的就是会员制。”
东南大学还将与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及欧洲科学院开展合作,在创新港建设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创新基地、国际一流研发总部及产业孵化平台。
两天后的6月9日,一江之隔,瞄准前沿科学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也正式揭牌。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介绍,研究院将在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化科学与智能技术、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三个方向建设一系列先进科学研究平台,吸引一批国内外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
与众不同的是,前沿院将立足国际学术前沿,以首席科学家为团队核心,前沿院赋予首席科学家独立的人才引进自主权,打破常规,可面向全校生源招生,不受学院、专业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前谋划、重点培养。
“创新之道重在人才。建再好的平台,给再好的条件、再好的设备,实际上最终的创新是大脑。希望我们的研究院能够在江苏省变成一个科学中心,比如说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招一些人,这些人既是学校的教师,研究工作在研究院。培、引、举,我们并举来建立研究院的人才高地。”郭万林表示。
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是决胜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之战。江苏正在借助重大平台建设,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目前江苏有29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正加快培育建设,与300多个国内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了战略创新合作。科技部、教育部近期也公布了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名单,江苏5家大学科技园入围,全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家,继续领跑全国。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冰表示:“整个江苏的创新到了一个新格局的阶段,我们不光除了在使命任务上有了新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政策设计以及我们方向领域上都有了一些新的要求。”
用好人才,给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更多的机会、正确的评价,江苏还需要久久为功。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