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大陆第一例来自台湾的骨髓捐献在苏开展;痊愈后,她踏上感恩之旅,投入慈善公益事业,传递爱心,回报社会;20年来,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也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6月13日,《生命依然美丽》陈霞新生命20岁感恩会在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举行。陈霞感恩“再生父母”给予的新生命,一起抗白的战友们分享治疗经历和感人故事,白血病友、主治医生、社会爱心人士们齐聚在一起共话父母情、战友情、家国情。
生命依然美丽
白血病友、主治医生、爱心人士齐聚苏大附一院
“我对16这个数字特别敏感,因为当时我一直躺在16号病床。所以2016年,我回到苏州。这里所有的医生都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想做病人和家属之间的桥梁,我想更加关心白血病患者,为他们做更多的事!”
在感恩会的现场,陈霞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重生之路,在场的不少病友及病友家属都感到动容,眼眶含泪。
(左一陈霞,左二主治医生吴德沛)
“我觉得陈霞就是我们白血病患者一个精神标杆性的人物,我们几乎都受到过她的鼓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力量!”沈雪洪曾是一名学校教师,2017年的时候认识了前来探望病友的陈霞。沈雪洪告诉看苏州记者,陈霞不仅会告诉患者与医生如何沟通,还会在后期的营养配合方面给予帮助。
“在苏州,有强大的血液医疗团队,和像陈霞这样顺利闯过这一关的病友,还有很多很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只要相信就有希望!”沈雪洪说道。
痊愈后的多年来,陈霞走遍了大江南北,她联合海峡两岸多地的政府机构、慈善部门,组织发动了上百次爱心活动,募集善款达2个多亿,全部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和血液病、残、孤人员和失学儿童等的救助。在今天的感恩会现场,陈霞也对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家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20年前的今天
全球关注的海峡两岸首次爱心捐髓在苏开展
20年前的2001年6月13日,从清晨开始,两岸三地的无数双眼睛就在紧盯着电视屏幕,收看一场名叫《生命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的电视直播。
今年41岁的陈霞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二塘村。2000年9月,年仅20岁的她被确诊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住进了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病房开始治疗。由于陈霞有罕见的先天耐药性,一般的药物对她均不起作用,一度濒临死亡的边缘,后经过4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陈霞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要让病情根本好转,接受骨髓移植是最有效的办法。
幸运的是,她在苏州治疗过程中,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旗下的骨髓捐赠中心成功为其找到配对骨髓。
6月13日,由台湾花莲的郑姓男青年为陈霞捐献救命骨髓,经过台北、香港、上海辗转运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20个小时,成功地移植入陈霞体内,陈霞新的生命也从那一刻开始了。这是大陆第一例来自台湾的骨髓配对成功。两岸三地多家电视媒体联手直播了跨海3000公里的骨髓抽取、运送、移植的爱心接力全过程,千万颗心为陈霞的命运跳动。
2001年骨髓移植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仅服了半年的药,陈霞身体就完全康复了,被称为“江苏幸子”。陈霞说,患上白血病后,社会上不少无名好心人和爱心企业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她能够成功手术。
20年来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脱胎新生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全国排名第四,是血液病患者的生存希望之地,这离不开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及其团队的努力。吴德沛说,20年前那场海峡两岸首次爱心捐髓直播,使得苏大附一院血液科被全球上亿华人关注,“在聚光灯下,成功的机会也似乎变得更大!”
2001年,作为主治大夫,吴德沛为江苏女孩陈霞成功移植台胞志愿者捐献骨髓。
作为江苏省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吴德沛不仅成功挽救了陈霞的生命,也带来了血液科的突破性发展。
之后,吴教授带领团队开创了骨髓精准移植的“苏州模式”,累计移植2500余例。仅2017年就完成移植651例,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疗效达国际领先,获得国际骨髓移植大奖。
连续多年,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的全国影响力进入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前4。
去年,苏大附一院血液科新病房投入使用,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的生物洁净系统,患者家属也可近距离陪同。
20年来,中华骨髓库库容量从不足5000人份扩容到了2954333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从6例增加到11051例(数据截止2021年3月31日),库容人数和捐献例数都提升到了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