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21年06月11日 09:39:37 | 来源:海门融媒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的大凉山,漫山遍野盛开着火红的花儿,如彩虹洒落高原,恣意烂漫。

  彝族朋友告诉我们,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索玛花儿……

  来自海门和各地的支教志愿者把心化为一颗火种,将生命变得无比丰盛,让人感觉温暖,感觉有力量,感觉胸怀敞亮,亦如那山间绽放的索玛花儿……

  亲爱的弟弟,谢谢你!

  “亲爱的钦钦弟弟,你好,这是我给你写的第一封信,起初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希望我们都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最后谢谢,你对我的帮助,减轻了妈妈的负担,谢谢你,钦钦弟弟!”

  5月16日,海门中南国际小学三(1)班的沈承钦收到了封情真意切的信,写信者是1900公里外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15岁的阿来木牛。

  事情得从一年前说起。“我参加了资助大凉山贫困学生爱心大礼包的活动,通过视频,我看到那里的孩子生活艰苦,就打算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助他们。”

  当时上二年级的沈承钦跟妈妈商量后,得到了妈妈关磊的全力支持。儿子年幼时,关磊就加入了蔡雷牵头的助学公益组织,积极参加各种爱心公益行动。

  儿子刚上小学,关磊自愿报名成为学校义工,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个鲜活榜样,一颗爱心种子在幼小的心灵渐渐萌芽。

  在蔡雷会长的爱心资助群中,沈承钦结识了阿来木牛,当时的沈承钦不知道,他的善举对于阿来木牛来说,是多么大的幸运。

  正因这份爱心扶持,阿来木牛才能像信中说的一样:“提升学习能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5月12日,记者随蔡雷会长来到阿来木牛的学校——四合九年一贯制学校,见到来自海门的助学志愿者,激动的阿来木牛从教室飞奔出来。

  驱车去他家途中,15岁、皮肤黝黑的瘦弱男孩开朗乐观。阿来木牛的父亲在工作时发生意外去世,他和母亲、外公一起生活,平时母亲靠卖水果和打零工维持着这个家。

  懂事的阿来木牛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已上6年级的阿来木牛,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阿来木牛家是处小院,院里有些凌乱。进入房间,第一眼看到泛黄的墙上,贴满了有些发霉的奖状。

  读书对他而言,是走出大山最好的办法,瘦小的身体因此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分别前,阿来木牛拿出来准备好的信,希望我们捎给沈承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接受采访时,沈承钦妈妈关磊说:“希望孩子成为阳光、善良的人,能够发光发热,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要回去,我的根在大凉山!

  “蔡叔叔好!”眼前16岁的女孩活泼开朗,洋溢着青春气息。很难想象,一年前15岁的曲比伍洛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哥哥姐姐辍学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她一人坚持读书。如果没有海门志愿者的帮助,她极有可能已停止自己的求学生涯了。

  偶然的机会,江海志愿者支教协会、益生公益服务中心和南通梦田公益连心社的叔叔阿姨遇到了曲比伍洛,在大家的热心资助下,曲比伍洛踏上了千里求学之路,来到南通朗译职业英语专修学校学习英语。

  为了让曲比伍洛顺利到南通求学,南通梦田公益连心社会长王燕操碎了心,先后数次往返大凉山和南通办手续、交材料,上天不负有心人,曲比伍洛去年9月顺利和同学一起开学了。

  “刚来时,不适应这边生活,现在完全适应了。老师、同学知道我是大凉山来的,学习、生活上,对我很关心。”曲比伍洛笑着说。

  交谈中,曲比伍洛热情带我们参观了校园,受到家庭羁绊的她压根没想到有机会到千里之外的南通求学,拥有一个灿烂、充满希望的未来。志愿者负担了学习、生活的所有费用,她剩下的事只有努力学习,回报大家的关爱。

  蔡雷说:“曲比伍洛初来南通,大伙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她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倒有些多余了。”

  “之前在大凉山,老师上课用彝族语,现在主业是学英语,同时学习汉语,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会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曲比伍洛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分别前,淳朴的女孩笑着告诉我们:“学有所成后,她打算回到家乡当教师,用知识影响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家乡需要人建设,我的根在大凉山!”

  如今,走出大山并不困难,但见识了外面色彩斑斓的世界后再回去,却需要决心与勇气。正因为有曲比伍洛这样的年轻人,大凉山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我是去年六月来法乐小学支教的,初时这个举动有冲动的成分。”支教老师束禹笑着说。

  去年3月,他遭遇了严重车祸,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三个多月。万般沮丧的他无意间看到了电视里的支教公益广告,萌生了支教的念头。

  出院没多久,束禹开始在网上众多支教信息中筛选,最后选择到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法乐小学,成为名光荣的支教老师。

  这个29岁的南京小伙未曾想到,这里将是他人生的新起点。

  今年是支教的第二个年头,如果说,一年前来这里,一方面源于选择的冲动,另一方面则是父亲的支持。“在家里,跟父亲沟通后,他完全支持我支教的想法。”他时常打电话问,课上得怎样?孩子们怎样?有了家人的充分支持,束禹得以安心继续自己的爱心善举。

  刚来时,学校没有塑胶场地,没有篮球架,印象中学校该有的设施,这里几乎是空白。但在海门热心志愿者的全力支持下,一年不到,学校已旧貌换新颜。

  束禹自豪地指着不远处在建的综合楼说,年底前学生们会搬到新楼上课了,以前缺的教学、体育设施,如今也配全了,学生们的成绩也像学校一样,越来越好。

  交流中,得知束禹还是厦门大学在读博士生,课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定期回学校参加考试。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的名牌大学博士生,甘愿在大凉山深处奉献自己,束禹动情地说:“学历高低只能代表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当我来到这里,发现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感觉比自己学有所成更开心!”

  接下来的交流,更让我们倍感意外。除了在读博士身份外,束禹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当老师,在支教前经营着家效益不错的传媒公司,是个常人眼里的人生赢家。能舍弃在省会城市的优渥生活,过苦行僧般的清贫生活,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可用束禹的话说,在法乐小学的日子,对于他而言,是三十年的时光里,过得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十岁生日那天,整个班的学生大清早跑到宿舍,纷纷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受经济条件所限,孩子们的礼物看来有些寒碜,但那份真诚深深触动了束禹,他觉得那是自己收到过的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