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5日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以及省内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齐聚苏州,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历史贡献,分享真知灼见,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智慧和力量。
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从战略构想到生动现实,让人们充满自豪、充满信心。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江苏确定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展开了“六个高质量”工作布局。展望未来,与会学者认为,江苏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在创新方面要与世界看齐,绿色发展上,要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绿色发展版图中带头示范,更要补齐生态、教育和医疗的短板,推进包容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说:“我想江苏它要走在前列,绿色发展就要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新动力,只有新的动力,然后才能推动新一轮的人与自然现代化格局的不断形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特别是生态功能的恢复,看得见的污染治理的差不多了,下一步看不见的污染,这也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短板我们也要补。另外一个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上来做的更大,结构上要更均衡。”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说:“下一个阶段我们着力是要抓公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包容性发展,效率和公平,应该两者包容。我们提高效率的制度,提高效率的政策,但同时也要很好地解决好公平问题,克服相对贫困问题。”
研讨会的举办地苏州,既是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处,也是现代化蓝图的开卷之地。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启示也将为江苏乃至全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宝贵经验。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二震说:“从我们苏南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方,一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水平最高的地方。江苏人民低调苦干实干,从乡镇企业的四千四万精神,到后来的我们的小康社会建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都体现了我们这种永不满足改革创新的这样一种精神。”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耿昊东、郭彧、董路 苏州中心站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