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学党史聚合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1年05月31日 16:29: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连日来,泗阳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党史中筑牢思想根基、树牢必胜信心,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学史明理,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农民富。“现在政府帮我们引产业,我们的腰包是一年更比一年鼓。”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村民孙业发说把家里土地流转给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后,跟老伴到合作社里打工,每人每天60元,两个人一年收入4万多元,如今的生活,让他们很是满足。

  据了解,此前,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农业经营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稻麦轮作为主,村民收入微薄。为了改善村居面貌、提高村民收入,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党支部多方征集意见,并组织人员到安徽亳州考察学习。通过汇聚致富带头人,以学党史、读原著、红色主题党日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形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产业模式,规模化种植中草药,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学史增信,聚蓄人才振兴“新活力” 

  “我们要加快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为致富奔小康添加后劲……"近日,在泗阳县城厢街道"致富讲坛"上,58岁的种植能手周相民娓娓而谈。"周相民是泗阳县城厢街道远近闻名"农民状元",也是为江苏省第二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他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返乡创业以来,周相民一直致力于果蔬种植研究,成立专业合作社,年利润达300多万元。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如何最大化发挥“乡土人才”的优势?泗阳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分层选拔、分档建设、分类施策等方法,逐步让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在脱贫路上大显身手,助力乡村振兴。

  学史崇德,筑牢文化振兴之“魂”

  文化能为乡村注入新的思想活力,能强化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泗阳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志愿者为主力军,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月底我们村要出个节目,参加乡里的红歌比赛,我们现在正在排练《唱支山歌给党听》,以前我们农民哪有什么娱乐节目,忙完活就睡觉,你看现在……”,说起现在幸福生活,泗阳县卢集镇薛嘴村的李大姐就显得格外高兴。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大家常常聚到一起,健身、跳舞、看书、写字、画画……大家各有所乐。这样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除了文化广场,泗阳县还充分挖掘各乡镇红色文化资源,三庄程道口战役纪念馆、洪泽湖战斗纪念馆、爱园烈士陵园、新时代红馆等一大批红色红色教学基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党史。

  学史力行,守好生态振兴“底色”

  连日来,泗阳县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眼下,走进泗阳县王集镇花井社区,整洁的路面随即映入眼帘。道路两旁是排列有序的路灯、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栋说,经过为期1个多月的人居环境整治,花井社区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也是泗阳县王集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基层走深走实,泗阳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突破口,在各乡镇村居开展公厕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环境整治工作,努力为群众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着眼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花卉、蔬菜、林果等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

  下一步,泗阳县还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增强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凝心聚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争做时代先锋,凝聚磅礴力量,推动全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