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江苏卫视于4月30日起每周五晚20:20推出人文讲述类节目《致敬百年风华》,集中讲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及各行各业挥洒青春、努力奋斗的闪光故事。荔枝新闻联合江苏卫视推出“致敬百年风华”特别策划,回望那些革命先驱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们的动人故事,走进他们大江大河般的壮丽人生,致敬百年风华,奋斗正当其时。
2018年8月30日,马尔代夫政府为一座大桥的通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仪式,全国狂欢。同日,5对马尔代夫新人夫妻,在这座桥上举办集体婚礼,见证他们的爱情。这座桥叫做“中马友谊大桥”,它是马尔代夫的第一座跨海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最早实施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22名党员,带领近600位中国工人背井离乡,以33个月的超短工期在远洋深海中展现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效率。
(中马友谊大桥通车现场)
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生死大考中坚定党员信念
马尔代夫——世界闻名的旅游天堂,在碧海蓝天、水清沙幼的旖旎风光背后,是当地居民对桥的渴望。他们世代居住在岛上,出行都靠坐船,一到恶劣天气交通就会中断。拥有一座大桥,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夙愿,然而,在风浪滔天的印度洋深海和构造复杂的珊瑚礁地质上建桥,是世界级的施工技术难题,马尔代夫建不了,其它国家也不敢接手。
2013年,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马两国政府商议,由中国援助修建一座跨海大桥。负责建造的是由中交二航局百余名国内顶尖的桥梁建设专家组成的桥梁建设“第一梯队”。
(参与桥梁建设的工作者们)
在这群年轻人中,有一位80后党员,他叫王超,是中马友谊大桥的项目书记。他怀着憧憬踏上了这片旅游胜地,正准备着和兄弟们一起,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但没有想到的是,刚到马尔代夫不久,一场生命的大考就向他袭来:因为患上登革热,住进了当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由于当地资源匮乏,建造大桥所用的建筑材料、生活物资,都需要从国内采购运输到马尔代夫。王超在组织同事搬运物资的过程中患上了出血性登革热。由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王超血小板快速下降,医院给他下了病危通知单,情况危急。此时,施工技术组组长林树奎作为党员,带领工友们集体为王超献血,用3000多毫升鲜血将王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中马友谊大桥资料图)
王超病情好转后,搭档林树奎问他需不需要回国休养,却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我想,他们输了这么多血才把我救过来,现在我的身体里面流淌着的是兄弟们的血。我怎么能够在关键时刻,离开兄弟们一个人回国呢?无论如何我都要和他们一起坚持到最后,是河一起趟,是道一起过。”
康复出院后,他回到了阔别一个月的工地。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刚回到工地的王超面临的又是大桥项目施工中的重重艰难险阻。
▲▲戳视频,看保剑锋演绎平凡又伟大的“一带一路”建设者▲▲
劈荆斩浪,勇毅笃行
攻坚克难创造工程奇迹
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的海域,被当地人称之为“恶魔之海”,海水向上翻涌,无风也可以掀起3、4米高的浪,有风时可以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因为风浪的影响,施工队半个月都打不下一根桩。面对困难,王超并没有退缩,和同事们一起找到了解决方案——找风浪相对小的窗口期。“窗口期一出现,党员就要带头上、抢时间。”最终,王超带领着施工团队在有限的200多个小时窗口期中,完成了3万多吨重的钢材、钢构件的吊装、施打、安装作业。
(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的海域受风浪影响很大)
自然环境上的难题解决了,建材运输的问题又浮现了出来。由于马尔代夫以旅游业为主,没有钢筋水泥等建材,所有施工建材包括砂石钢筋,都是从中国国内调集运输。从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的施工周期内,累计有超35万吨、900多个集装箱的材料进场,创马尔代夫有史以来海运进口巅峰。王超和同事们有句玩笑:“等于是从中国搬了一座大桥到马尔代夫。”
(建设者们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不停运转)
据王超介绍,第一批运过来的设备有5万多吨,因为港口场地狭小,要大船转小船、小船转汽车才能卸货。当时负责清关的马尔代夫海关关长认为卸货时间肯定要超过一个月。但是在党员干部,施工技术组副组长汪磊、设备部部长陈周琦的带领下,大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不停转运,在12天内就完成了卸货。
(王超讲述大桥施工建设的情况)
大桥施工尾声时,因为国际航运耽误了物资设备进场,在仅剩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要完成正常需要一个多月完成的工作量。面对最后关头的考验,党员干部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平均每人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在半个月时间里不仅完成了所有物资卸货和机电交安工作,还保证了大桥通车仪式上灯光秀的用电需求。说到这里,王超自豪地说:“当地民众看到我们的这种干劲,都觉得不可思议,其中有个人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你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着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是凭借着中国人的勤劳奉献!’”
国之交、民相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马友谊大桥通车之际,得到了当地民众由衷的欢迎和感谢。王超回忆起通车时的场景依然十分动容:“马尔代夫民众拿着中马两国的国旗经过我们营地的时候,很多人都向我们挥手,然后用中文对我们说谢谢。我想,他们或许不会记住建设者的名字,但他们会记住中国和中国制造。”
(大桥通车当日受到民众欢迎)
中国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中国的奇迹,有很多其他国家未曾实现的“百年梦想”也在我们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得到实现。“中国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马友谊大桥建设项目中,除了中国籍的工程师工人之外,还有600多个外籍工人在现场,由中国工人“手把手”把技术经验传授给外籍员工。这种对外籍员工的技术传授,在解决当地工业化、造福于当地民众的同时,也培育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王义桅讲述友谊大桥建设项目的深远意义)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义桅曾两次访问毛里求斯,发现毛里求斯二十五卢比钞票上有华人的头像,在访问其他国家时也发现,不少中国援建的项目都被印在了当地的货币上,这些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欢迎程度可以想见。
(不少中国援建的项目都被印在了当地的货币上)
王教授用三句诗词概括了“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局面:“第一句就是天堑变通途,聚焦于基础设施,真正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第二句是天涯若比邻,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推进非洲各国迈向区域合作;第三句是天涯共此时,“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国与国之间将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平等对话、命运自主,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们,向各国人民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的友善与真诚;向邻国友邦展现出当代中国的自信与可靠;向全球各界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坚持开放、笃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
▲▲戳视频,看王超、王义桅讲述中马友谊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编导/江苏卫视《致敬百年风华》节目组
记者/荔枝新闻 刘蔓
(荔枝新闻&江苏卫视《致敬百年风华》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拒绝任何形式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