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故事:热爱人民 勤政为民

2021年05月25日 10:58:52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他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 

  “他(周恩来)一直戴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章,他的一生心里就装着人民,(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人民的公仆,我要尽我所能。”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说。

  周恩来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他始终把自己视为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为此,周恩来先后主持修建了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多座水利工程,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密云水库。这一工程从设计方案的制定到施工,都是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进行的。1958年9月1日,周恩来陪外宾第二次到建设中的密云水库参观。他敏锐地发现:“模型图表中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他看到沙盘和这个图表中,没有关于移民的记录,他非常生气,批评这个指挥部的同志,说你们是见物不见人(移民)。”北京市密云区党史办主任郭生河说。

  “老乡的房子盖了多少?你要赶快盖,不然老乡要对我们有意见的,以后我每月都要问你,房子要是盖不好,我就月月催你。”就这样,在周总理的殷殷关怀下,到1962年,移民的房子都基本盖好,5.7万多移民顺利地搬进了新家。这座由20多万名劳动者历时两年建造、可蓄水43亿立方米,集防洪、灌溉、发电等多重作用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60年来一直是北京市的最主要水源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工作中,周恩来身体力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他说:“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1958后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新会农民周汉华用水稻与高粱杂交获得一种优良水稻新品种。周恩来很重视,专程来到新会,就在周汉华的试验田边了解情况。交流中,周恩来把椅子让给了周汉华,而自己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三个小时。

  “他问我父亲,搞杂交稻有什么困难没有,父亲就说茅草点火看花粉很麻烦,他说完了,总理就让司机从车里拿了电子灯过来,送给我父亲,还教他怎么开。”周汉华老人的儿子周锦辉说。

  在新会,周恩来深入基层,与他接触的群众达2000多人。这是当年总理在新会做报告的会堂,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但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总理亲切温暖的声音。

  “1958年7月7日的早上,周恩来总理就是在这个新会人民会堂,向两千多名的干部群众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形势报告。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的问题,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了起来。总理看到了这一幕之后,笑着对当时的县委书记党献明说,为什么把我和人民群众分隔开来呢,都让他们进来吧,于是二十多扇的门窗都打开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纪念馆馆长林卫红说。

  在任共和国总理26年间,周恩来领导编制了四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坚持把为人民谋福利放在首位。他的身上始终萦绕着人民至上的党性光芒,照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最真挚的情感。他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直至今日,依然激励着广大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