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后,如何保证人的安全?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野生动物频繁出没情况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建设一个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又承载了我们怎样的期待?
放归区域内,是否还会发生“人虎相遇”的情况?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大家可以看到在放归区域内,有十多个标注为黑点的居民点。这些不是普通百姓生产生活的地方,而是穆棱林业局国有林区护林职工所在的林场。这些职工主要从事守护山林的职责,他们的生产生活,对虎的栖息地影响比较小。而且我们通过仔细地评估也可以看到,这个区域是咱们国家东北虎的栖息地区域中,人口密度最低的,而且从农田的这样一个数量来看,相比来说也是最低的,从事农业耕作的地方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这里相对来说是一个“无人区”的状态,发生“人虎相遇”的几率也很低。
卫星跟踪项圈都能回传哪些野生东北虎的“秘密”?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通过这个卫星跟踪项圈,我们可以判定这只老虎在野外是不是成功捕食了。如果成功捕食,说明它已经能够很好的在野外进行独立生存。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分布区来判断,它是不是找到了一个稳定的栖居地。另外,我们通过这个跟踪项圈,还可以判定它离一些居民点的远近,会给我们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必要的预警数据参考。
随着东北虎长大,脖子上的项圈会不会勒得慌?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这是广大网友比较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做科学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佩戴项圈的时候,我们已经考虑到它未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还有就是说它在奔跑、吞咽时,项圈松紧度的控制问题,我们都做了充分考虑,从松紧度做了合适的调整。
放虎归山,如何在老爷岭栖息地内选择最好的放归区域?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宏观层面,确定了将东北虎的放归在老爷岭栖息地版块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在哪个区域放归。这就要考虑每个区域老虎与人相遇的风险有多大?是不是风险最低?区域面积能不能够满足这只雄虎的活动需求。我们说雄虎的活动需求一般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同时还要考虑在这个区域里,有没有足够供它捕食的猎物。如果捕食的猎物低于每平方公里0.5头的话,将来就不可能有雌虎过来,也就是说会影响雄虎的长期定居和生存。所以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老爷岭栖息地板块中,不断的模拟和尝试,同时综合之前的调查数据资料,确定了将其从东兴林场放归长白山老爷岭山脉一带。
放虎归山之前,隔离检疫观察时间为何从45天缩减至25天?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按照野生动物疫病检测的技术规程,对于大中型动物来说,是需要45天这样的一个时间长度来检测各种疾病的潜在风险,包括对它的健康进行检查。而我们对这只野生东北虎所有项目的检查,通过紧张的20天工作就完成了。比如说它的生理生化指标,还包括野生大型猫科动物易感的13种疾病,包括寄生虫的感染等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发现这些指标都是正常的,具备了放归自然的条件。
当东北虎奔向森林,是否已经算成功放归自然?工作圆满结束?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不是,还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①接下来,我们还要详细监测放归后,这只老虎的健康和活动情况,它是不是能够成功地进行捕食?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建立自己比较稳定的家域?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②我们还要监测这只虎和人之间的冲突,比如是它是不是又跑到了一些居民点里头,或者去捕食一些家畜?我们同时还要对可能产生的“人虎冲突”进行一些提前的预警和监测。我觉得昨天对于这只野生东北背后虎的放归来说,还只是我们后续工作的新开始,新起点。
放虎归山,社会关切背后的努力与压力
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行动副总指挥、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广顺:这个压力是巨大的。我们国家对于老虎的救护,以及在咱们中国放归,这还是首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来积累经验,同时我们也咨询了一些国际知名专家对这次放归的看法,综合考虑了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采取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放归技术流程,每一步都怕有细节遗漏,就怕影响到这只野生东北虎放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