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激扬青春理想,展示党员风采!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各设区市委网信办、团委和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主题采访正式启动,中央及省内数十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苏各地,走进现代化建设一线,聚焦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涌现出的青年党员先进事迹,讲述他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书写人生精彩、绽放最美芳华的奋斗故事。
王殳凹
三十而立,对于1985年出生的王殳凹来说,已实践了这四个字。36岁的他已是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简历上荣誉满载: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王殳凹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当提到“与核共舞”多年的科学探索时,这位科研新秀回想起了八年前刚回国的时光。
2013年,王殳凹放弃国外知名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邀请归国效力,加入苏州大学放射学科——我国放射医学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面对我国核能发展及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王殳凹表示如何在保证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安全地处理处置核废料目前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但和建国初期相比,这些都不算难事。“邓(稼先)老先生就是我的榜样,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能够领导团队使得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是非常伟大的。”说起核能科研的前辈,王殳凹眼中有光,他表示:“以前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觉得是为中华之崛起而科研。”
王殳凹进入苏大后,瞄准辐射防护领域,他表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核废料处置问题刻不容缓,“核废料中许多核素毒性很强,我们‘真枪实弹’地开展研究,不光在理论研究层面,更重要的是将开发的技术推向应用。”王殳凹和团队驻扎实验室,通过从事放射性核素操作资质的成熟技术平台,就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探索出一套完备方案,并在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量级科学成果。
2018年,在多次参与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工作以后,他坚定了自己为国终身科研,为党终身工作的信念。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一边从事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一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在我身边有很多模范党员,在学术与思想上不断地帮助我,引领我,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站位上开展业务,更有动力为国家新时代放射化学学科做贡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前辈的带领让王殳凹更加坚定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他表示:“新时代我们新核能的春天来了,我觉得我们这样的一个学科需要党员的引领,我们党员更应该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在本职工作上不忘初心、创新追求,保持先进性。”
长久以来,王殳凹怀揣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为了实现科研兴国的远大理想而勇往直前。“身为科研人员,最大愿望就是能用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工作为国家的核安全保驾护航!”王殳凹说到做到了。
少年强则国强,王殳凹甘为人梯,培养了放射化学硕博研究生66人,博士后16人,培养的学生全部入职我国放射化学专业方向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开展本领域教学科研工作,为我国科研提供了高质量的青年力。“对于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的应用基础科研里面,青年应该更能够在原始创新这一块有优势,更有活力,而且更有担当。”王殳凹表示,他希望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同时还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们要了解国家的需求是什么,了解我们科技的前沿是什么。立足于此,由此出发。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科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惠虹 严红兰/文 王子杰 王瑞枫 周天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