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博物馆里那位红衣汉服少年,人帅字更帅!

2021年05月18日 10:18:30 | 来源:微扬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很多人对618很熟悉,那5月18日是个什么日子呢?

  是不是被问住了?嘿嘿,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16日,扬中博物馆就为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带着青少年朋友,特别开展了“简牍传情,书写红色历史”文化体验活动。

  来吧,跟着小编一起到现场看看~

  汗青、刀笔吏、韦编三绝……小编跟着19位参加活动的学生一起,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关于简牍的传统文化。

△这位小哥一看就不简单的样子

  接下来的竹简编连环节就是考验大家动手能力的时候啦,十根经过汗青的竹条,需要用丝线绳编串起来。

  捏好线头,对准竹条上的小孔,除了细心,还需要耐心。

  家长们忍不住参与进来,与小朋友们一起体验古人竹简编连的过程。

  活动还将传统文化融合红色文化,节选毛泽东红色诗词、陈毅盛赞“扬中江心跳板”、李培根烈士遗诗等红色诗词,介绍诗词下的中国红色历史及江洲红色文化,并鼓励学生们在感悟红色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红色书写。

  “大家在书写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字体的大小、间距。”在老师的提醒下,细心的小朋友先在纸上打着草稿,有的小朋友则已经自信下笔。

  上六年级的陶源第一次体验竹简编连,他练过几个月的毛笔字,这次是第一次在竹子上书写,“还蛮新奇的体验。”

  14岁的王墨从二年级就开始练习书法了,隶书、篆书、楷书都有涉及(这名字和爱好也太契合了吧~)。

  王墨的爸爸觉得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现在的小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那个红色时代很陌生,这个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了解到这个红色的记忆,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如今富足的和平年代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通过编竹简、写书法,让小孩子学习到文化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

△妹妹好奇地看着认真书写的姐姐

  文章开头那位汉服小哥哥叫田翊宏,今年上高二,他的作品刚完成就引得大家围观、拍照。

  这一笔一划背后,是田翊宏辛勤的付出。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想走书法这条路,从前年开始,每到寒暑假,田翊宏就会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进行集中学习,“从早上九点写到凌晨,平常周末假期也会抽空练习。”

  田翊宏在竹简上分别用隶书和楷书写下了红色诗词。

△学生们的作品

  小编了解到,一年前,扬中第一座综合性地方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正式对外开放。近一年来,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深入乡间田野寻访全市,征集走访,只为恢复“岛城记忆”,截至目前,市博物馆共征集800余件(套)藏品。

  市博物馆还不断完善和发挥教育功能,坚持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学校、面向社会办馆,打造“扬博日历· 我们的节日”“博物知行· 我们的馆藏”“梦起扬博·行走的课堂”“乐行扬博·我是文博小主播”等线下、线上教育复合式博物馆特色课程。

  如今市博物馆早已成为小岛市民、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呢,如果你还没去过,这周末,还不赶紧安排起来。去过更要再去,每一次都会有不同体验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