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本期的恩来故事。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恩来在无数人的心目中,都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光辉典范。他从不计较个人地位和得失,始终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这栋两层小楼,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当时,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并在湘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三万将士血染湘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间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召开,史称“遵义会议”。会上,争论激烈,观点对峙。周恩来作为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态度鲜明,主动作自我批评,支持毛泽东参与红军的领导和军事指挥。
“他对于所面临的困难、面临的困惑,他都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态度,那就是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就是为了党的事业,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说。
当时博古因为被取消了最高军事指挥权,一直心有不甘,仍将党中央的大印和文件留在身边。为此,周恩来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彻夜长谈,没有一句批评,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他从革命大局出发,捐弃前嫌。
“尽管我(周恩来)做军事工作比较长,下面同志也拥护我,但是我有自知之明,你(博古)尽管很聪明、也很能干,但是你不懂军事,行伍出生的人不会服你。”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
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中央的印章和文件全部交给了组织。此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在中央负总责,并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四届人大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前,“四人帮”妄图在重要部门安插人手,周恩来需要亲自飞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此时,他因过度操劳病情加剧,临行前出现便血,医务人员认为需要立即进行检查治疗,但被拒绝了。
“总理说既然历史把我推上了舞台,我就要完成历史的任务,叶剑英元帅就让医疗组陪着总理(一块儿坐飞机),一旦发生危险,随时进行抢救。”周恩来秘书纪东说。
197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八十一岁生日。凌晨,在长沙,相处近五十年的两位老战友,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促膝长谈。
“夜里十二点来了电话,说主席请总理过来 ,就他们两人,谈了两个小时,大概谈到两点多吧,总理才回来。”周恩来卫士高振普说。
周恩来的长沙之行,取得了毛泽东在党、政、军领导人事安排上的支持,对挫败“四人帮”的组阁阴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75年1月13日,四届人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周恩来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不为个人计得失,一片丹心见忠诚。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永远激励我们,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应当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