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阜宁这片红色土地上,有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辉足迹。
今天我们走近阜宁县工委旧址。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华中党组织动员学生、失业工人和其他革命分子到乡村中去,组织与领导群众,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并在该地区建立工委,领导游击战争。为此,中共山东分局先后在苏北建立中共苏皖特委、中共苏皖区党委和第三地委(即淮属地委)。
1939年秋冬之际,第三地委在了解阜宁地下党员情况和群众抗日情绪汇报后,派刘岳到阜宁县开辟工作。刘岳接受了第三地委的重要使命,结识了抗日青年积极分子汤如山和祝斌,并认识了一批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地下党员曹加明、郭干桢、钱福海等同志,积极开展阜宁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
1940年3月,第三地委对阜宁党的工作进一步作出指示:成立阜宁县工委,刘岳任书记,暂设二名委员,李寄峰负责组织工作,顾耀卿负责宣传工作。刘岳回阜宁后,于1940年3月在吴滩召开了第一次县工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刘岳、李寄峰、顾耀卿,刘岳传达了淮属地委指示,正式成立了阜宁县工委,发展党员工作在全县展开。
阜宁县工委成立以后,阜宁各地党的基层组织逐渐恢复起来,群众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为县委重新成立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